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資訊 正文

接力創新 鹽堿荒地變身高產良田

作者:網絡 時間:2024-06-25 07:21 點擊:
導讀:

  剛剛過了夏至,伴著汗水與喜悅,實驗田里黃澄澄的小麥已經被我們收獲,一批金燦燦的玉米種子播撒了下去。作為農業科研工作者,我們始終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

  我國鹽堿地多,部分地區耕地鹽堿化趨勢加劇,過去甚至有句俗語,“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糧”。因此,開展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意義重大。我所在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德州鹽堿土改良實驗站創建于20世紀60年代,是我國黃淮海區域最早建立的綜合性野外臺站之一。

  回首建站以來,幾代實驗站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開展工作,先后經歷了“讓鹽堿荒地能產糧、讓土地多產糧、讓土地產好糧”三個發展時期,圍繞黃泛區鹽堿地開展深入研究和綜合治理,經過幾十年的改造、幾代人的努力,如今,黃泛區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糧倉。

  進入新時代,實現農業綠色增產,成為實驗站的重要使命。以趙秉強、林治安為代表的第三代實驗站人不斷開拓創新,建立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有機無機結合施肥長期定位試驗群,系統構建了有機/無機配合施肥實現高產―優質―培肥―環保協調發展的理論和技術體系。英國土壤學會前主席、洛桑研究院土壤研究所原所長大衛?保爾森教授曾稱贊:“德州實驗站的系列長期定位試驗形成了世界上設計最完整、持續時間最長的有機/無機配合施肥定位試驗群。”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讓農民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是我們的追求。近年來,我們實驗站探索以化肥有機替代減量、綠色高效肥料產品增效減量為主要技術集成,創立了冬小麥―夏玉米周年“噸半糧”綠色高產技術體系,并向省內外市縣的種糧大戶們推廣,實現了試驗區糧食產量由畝產1000公斤提高至1500公斤的好成績。為了讓農民更好更快地掌握新技術,我們專門編寫了通俗易懂的《冬春小麥管理歌》。值得驕傲的是,在這幾年德州市農民“糧王”大賽中,我們培育出了一批綠色高產的“糧王”,實實在在地帶動了當地農業的綠色發展。

  如今,國家提出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農業科研工作者重任在胸、使命在肩,德州實驗站將傳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扎根一線,繼續為國家糧食安全、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張勝、齊芳、金振婭、楊舒、陳城)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4138443號

蘇公網安備32130202081338號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只用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m.shengcaiquan.cn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县| 浪卡子县| 繁峙县| 名山县| 南安市| 洪洞县| 云南省| 汽车| 广德县| 晋宁县| 布拖县| 眉山市| 曲松县| 巍山| 青海省| 克什克腾旗| 泰安市| 石门县| 龙海市| 乌拉特前旗| 武清区| 凤翔县| 兰溪市| 斗六市| 高要市| 平泉县| 株洲市| 石家庄市| 华蓥市| 乐清市| 恩施市| 沽源县| 平原县| 波密县| 邢台市| 舒兰市| 新昌县| 怀宁县| 宁都县| 丹阳市|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