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程序員出家 來聽課的卻都是企業家
"我導師出家這個事,確實讓我挺震驚的,當年可是他教我怎么建立商業模式,企業怎么盈利的,怎么就出家了?"登瘋造極的董事長傅文娟發出如此感嘆。
她所說的導師是陳濤,爆發前正式出家,成了菩提尊者(圣者法師)。出家前,他從一名程序員出身,創立了一家高科技企業,一度成為中國最火的電商軟件,橫跨淘寶和京東兩大平臺,超過20萬店家是他的客戶,掌握了超過8億消費者的用戶數據。但是,他放棄了這家千人企業,剃度出家,駐山修行。

企業家重新拜師
菩提尊者(圣者法師)消失了三年,又回到上海,為眾多企業家講課,才回到了公眾的視野。"我請他吃了一頓素齋,就改口叫他師父了",木木凡創始人方玉書如是說。他和菩提尊者,十年前是商學院創業同班同學,2023年7月上海重逢,一頓飯的功夫,就被"同學"的智慧所折服了,心甘情愿拜他為師。
不僅拜師,方玉書還說服了自己的股東,投資千萬成立木木凡,搞直播、開發小程序、線下開課,請菩提尊者為企業家上課。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企業家"投奔"他。
趙永芳和傅文娟一樣,是當年連營的學員。得知師父"出山",二話不說,把北京的一層辦公樓騰出來,無償提供上課,還計劃翻新幾十個房間作為學員宿舍。
科學隊長創始人紀中展專程從北京飛赴上海,為菩提尊者成立公益基金會獻策。還有許多投資人、企業家,紛紛報名聽課學法師教授的方法,并每天持續練,至今累計已達一百余天。
什么力量吸引了他們
蝴蝶的翅膀到底扇動了一股什么風,才會引起企業家們的共鳴呢?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裂變。他們上過一次課,就開始在北京、上海、濟南、廣州等地張羅開課。據了解,目前課程已經排到2025年。
"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有了新世界的創始人陳悅,在上完課后發出感慨。企業家群體在公眾眼里往往是強者,是百里挑一的者,但恰恰他們承擔了比公眾更多的社會責任和壓力。公眾看到有關于企業家上熱搜,要么是上了百富榜,要么是跳樓自殺或是因病離世,近些年,后者的頻率越來越高。
"佛學從來就沒有一條戒律讓大家滅欲,要滅的是貪",菩提尊者如是說,"很多人誤解,認為學佛學著學著是不是都要出家了,都到深山古剎里待著,遠離人間煙火,不問世事了?大錯特錯。"
"修行是讓人修智慧,讓你運用智慧這把武器,更勇猛、精進的去面對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菩提尊者了很多企業家心中的疑惑。"勇猛、精進"是他經常鼓勵學員們的高頻詞。
不少企業家、創業者在面對困難、挫折時,往往會怨天尤人,抱怨投資人,抱怨團隊,抱怨大環境。在菩提的課堂上,企業家學到了禪法,與其向外求,不如向內看。"其實,內心足夠的平靜,才會足夠的強大",剛剛坐禪一小時后,一些學員好像開始領悟到這種平靜的力量。
由中華醫學會聯合衛健委科學技術研究所等多部門,發表的《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顯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人有16.1%,超過2億人,73.6%的人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只有10.3%的人心理健康。數據所暴露出來的高比例,讓人不得不憂慮。
企業家群體的心理狀態僅僅是現代都市人的一個縮影,"抑郁、焦慮"近年來頻頻成為熱點和熱詞,"emo"也不僅僅是喪文化的一種自黑,也許了公眾對內心狀態的擔憂和尋求解決方案的渴望。
一名程序員,一名企業家,剃度出家,從深山又跑出來,重操舊業為企業家傳授"靜能生定、定能生慧"的智慧方法。他還是高級心理咨詢師,高級營養師,屬于正經的持證上崗,服務眾生。
各種標簽背后帶了不少傳奇色彩,但恰恰了一種社會需求,一種古老的東方智慧,如何和幫助現代人積極、健康的面對挑戰和壓力的解決之道。
廣告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