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民族瑰寶 感觸絲綢魅力 ——從萬事利集團看絲綢的現代化發展
記者 北京科技大學韻起之江實踐團 陳希恬
為積極響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號召,北京科技大學華韻鑄鼎韻起之江三下鄉實踐團于7月30日去往萬事利集團杭州總部進行參觀學習,代表北科學子近距離探訪新時代企業成功將非遺文化與現代市場相融合的秘密。
萬事利1975年誕生于“絲綢之府”浙江杭州,堅持以高品質桑蠶絲為生產原料,產品涵蓋絲巾、真絲居家產品、絲綢文創禮品、絲綢印花面料四大主營品類。 萬事利成功服務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G20杭州峰會、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等一系列重量級主場外交活動,讓中國絲綢被世界所矚目。作為集團旗下主業板塊,萬事利絲綢著力挖掘、傳承中國絲綢文化,跳出絲綢做絲綢,實現了絲綢從“面料”到“材料”再到“載體”的華麗轉身,走出了一條“傳統絲綢+移動互聯+文化創意+高科技=絲綢經典產業”的轉型升級“新絲路”。
到達萬事利大廈后,韻起之江實踐團先進行了絲綢缽頌療愈的體驗,親身體會萬事利集團絲綢產品的創新發展和運用。體驗完成后,韻起之江實踐隊在萬事利集團銷售總監林翔的帶領和講解員專業的解說介紹下參觀了萬事利絲綢文化博物館。通過精彩的4D紀錄片和精美的實物展品,我們了解到杭州杭緞自古以來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社會意義。參觀過程中,林總向我們特別介紹了萬事利集團與浙江大學合作研發的金絲蠶繭,這一技術通過改變蠶繭的DNA序列實現無需染色直接使蠶吐出金色的絲,大大提高了絲織品的保暖性、透氣性和保濕性。除了古代的絲織技藝,韻起之江實踐隊還參觀了萬事利的研發產品。面對當前傳統紡織業的困境,萬事利積極開展跨界合作,推出遮陽傘、眼罩、蠶絲扇、蠶絲綬帶等多樣化創新產品,積極適應市場變化,提高產品的豐富性以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韻起之江實踐團于萬事利絲綢博物館進行參觀 (何燁 攝影)
隨著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數字經濟賦于了絲綢品牌“線上+線下”的文化營銷模式。萬事利作為國內絲綢的頭部企業,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下,運用AIGC技術實現從傳統紡織業到現代化絲綢產業的躍遷,既提高了人工設計絲綢紋樣的效率,又加快了絲綢產品除塵、出品進度,基本實現零廢水排放的標準,積極響應國家“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號召。在參觀過程中,林翔總監還為韻起之江實踐團現場展示了AI定制絲巾從設計、電子試戴、訂購到寄出的一系列過程,讓我們親身體會到絲綢產品在數字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
最后,韻起之江實踐團還對林翔總監進行了對話采訪。在采訪中,林翔總監在對“萬事利是如何在一次次主場外交中讓世界看到中國絲綢的?”的回答中特別指出,萬事利集團的所有員工都有著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始終秉承“讓世界愛上中國絲綢”的企業使命。“我們不要做中國的愛馬仕,要做世界的萬事利。在我們業界中流傳著一句話,叫‘世界的萬事利盛會’。不管是體育盛會還是外交場合,我們力爭讓所有世界級盛會上都能看見萬事利的身影。這不僅是在傳播萬事利的文化,更是在傳播我們中國絲綢的文化。”林翔總監如是說。
韻起之江實踐團的隊員黃誠同學與林翔總監進行對話采訪
在離開萬事利科技大廈前,林翔總監還熱情地向韻起之江實踐團表示,萬事利集團將一直歡迎樂于為傳承絲文化、非遺文化奉獻鋼筋鐵骨的新時代青年的加入。相信在以萬事利集團為代表的企業以及非遺傳承人的共同努力下,杭州絲綢的品牌之路將越走越開闊,中國非遺的魅力將越來越為世界矚目。
韻起之江實踐團全體成員于杭州萬事利科技大廈合影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