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擬獲12項省科學技術獎:數量連續五年居全省地級市第一,企業牽頭項目占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高慧超 實習生盧詩文 盧秀穎 佛山報道
近日,廣東省科技廳對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擬獎項目進行公示,由佛山市單位或個人牽頭的項目共擬獲1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0項二等獎,1項科技成果推廣獎,共計12項。佛山擬獲獎數連續五年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位。
殊榮背后,是佛山民營企業與科創平臺雙雙發力的結果。多個獎項由日豐集團、啟明光大、中科安齒等民營企業牽頭“摘得”。與此同時,季華實驗室、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平臺也在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力,紛紛牽頭或參與得獎。
科學技術獎不只是對科技創新成果的認可,更是產業發展的先導和風向標。透過這些獎項,不僅能窺視當前科技創新前沿成果,還可以預見佛山產業未來的發展走向和趨勢。在生物醫藥、新材料、新型顯示裝備、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佛山獲獎項目不斷增多。佛山在科技領域的不斷突破,將成為佛山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以及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抓手,進一步推動佛山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競爭力提升。
企業牽頭項目占比超八成
作為全國第四工業大市以及民營經濟大市,佛山獲獎項目最大特點是,制造類企業牽頭申報占比超過80%。本土民營企業與高校的深度合作,已逐漸常態化、長效化。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上海交通大學的“超低溫氣液聯噴熱泵系統全局低碳供熱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就擬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美的集團是佛山民營企業投入研發的典型代表。近年來,美的集團研發投入持續增長。2021-2023年,美的研發投入合計超過390億元,2023年研發投入超過145億元。在今年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期間,美的集團董事長、總裁方洪波還表示,今年美的將繼續聚焦核心技術與前沿產業,堅定研發投入、改善人才結構、變革創新體系,高標準建設美的全球創新中心、藍橙實驗室、創新科技園等研發平臺。
這也造就了美的集團超強的科技實力。截至2023年底,美的在全球擁有研發人員超過2.3萬名,占非生產人員比例超過50%,擁有16個國家級科創平臺,70個省部級科創平臺,累計獲得3項國家科技獎、440項省部級/社會力量類科技獎、340項國際領先技術成果。
從獲獎項目所處產業領域來看,在生物醫藥、新材料、新型顯示裝備、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佛山獲獎項目不斷增多。緯達光電、中科安齒等多個企業“露臉”。
廣東南海啟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牽頭公司,憑借新型高效晶硅太陽電池配套漿料研發及產業化獲得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提出了一種新型高效晶硅太陽電池配套漿料技術,突破了歐美日高端電子漿料技術瓶頸,提高了國產高端銀漿技術水平。項目已獲發明專利授權23件,發表論文3篇,納入團隊標準2項。
啟明光大董事長黃良輝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2018年開始,國家逐步下調光伏發電補貼,平價上網勢在必行,光伏行業亟需降本提質增效,而這必然需要科技創新的助力?!捌髽I當年就決定進入光伏市場,針對性研發高效的光伏發電相關產品,并堅持自主研發,以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系列專利,突破國外技術約束?!秉S良輝說,目前項目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太陽能光伏行業,與全球前十強光伏電池客戶中的五大客戶建立合作關系并實現了規?;N售。
成績的背后,是佛山堅持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僅推動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制造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并圍繞科技企業成長的全生命周期,引導建設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為一體的科技企業孵化鏈條,還積極搭建資源對接平臺,通過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吸引優質創新資源落戶佛山。據統計,2023年佛山高企數量突破1萬家,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累計建有省重點實驗室32家,其中企業類省重點實驗室29家,位居全省第二;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90家,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科創平臺加速賦能產業
作為科技創新重要引擎之一,佛山科創平臺也在一直在加快創新的步伐。近年來,佛山科創平臺支撐力越發明顯,加速探索國產“無人區”,突破國外技術約束,破解“卡脖子”難題。
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牽頭聯合佛山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等企業機構共同完成“高節拍靈巧雙旋機器人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就擬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雙旋工業機器人構型,突破了國外機器人專利約束,實現了雙旋機器人創新結構,創建了雙旋機器人運動規劃、控制、安全技術體系和行業標準并實現產業化。該項目已獲美國發明專利授權2件、中國發明專利授權21件,以及軟件著作權9件。
華南理工大學聯合季華實驗室實施的“印刷型高介電氧化物顯示材料與技術”項目也擬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項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季華實驗室蔡煒博士表示,平面顯示向著低成本、大面積方向快速發展,印刷比真空技術更具優勢。該項目重點突破了印刷顯示中具有高介電性能的氧化物薄膜材料及其印刷制備的關鍵技術,填補了我國印刷顯示高介電氧化物絕緣薄膜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產業需求和成果轉移轉化,佛山市近年實行科創平臺市場化動態調整機制,加速推動優質創新資源在佛山集聚和產業化。佛山不少科研平臺的獲獎項目均已實現產業化。
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牽頭項目就已成功應用于汽車制造、3C精密電子、家電、廚衛、鋰電新能源等多個關鍵領域,在顯著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增強了產品質量的一致性與可靠性。
據介紹,“印刷型高介電氧化物顯示材料與技術”項目實施以來,相關技術成果已在深圳創維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新視界光電科技公司等實現應用,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帶動了高性能印刷材料、產業化生產技術及相關設備的發展。
如今,佛山科創平臺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力越發強勁。截至2023年底,佛山重點扶持的科技創新平臺累計培育和引進各級創新創業團隊207個、科技型企業359家,服務企業超3500家,研究院及所孵化企業累計申請專利超1500件。
以季華實驗室為例,截至今年4月底,季華實驗室孵化了20家科技企業,累計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超160項,作為業主單位牽頭組織實施“璀璨行動”,已獲批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顯示裝備平臺、廣東省半導體高端裝備及關鍵零部件工程研究中心,累計申請發明專利1897件,其中已授權994件,2022年度、2023年度專利申請量在全省科研院所中居于前列。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