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趙麗宏:鄧偉志的《聲音》

鄧偉志先生又有一本新著問世,我由衷地祝賀他。所有熟悉鄧公的朋友、熱愛鄧公的讀者,都期待著讀到這本名為《聲音》的新書。
偉志先生著作等身,出書在他并非新鮮事。《聲音》為何引人注目?書中的文章,時間跨度將近二十年。作為一位社會學家和政治理論家、一名歷史學家和雜文家,對這個波瀾起伏的時代,有著怎么樣的觀察和思考,有著怎樣的評議和希冀?這是大家非常期待了解的。而這本新書,把偉志先生這些年的回憶、觀察和思考,真實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讀偉志先生的《聲音》,讓我想到了三個詞:真言,真情,真人。
真言。書中所述,都是真言。我和偉志先生認識將近四十年,說真話,是他的一貫風格。他尊崇提倡說真話的巴金先生,也一直以自己的文章身體力行,真誠面對讀者,他撰文發言,說的都是真心話。他的文章中,沒有陳詞濫調,沒有虛浮套話,所及話題,一定有他的真知灼見。舉世矚目的驚天大事,歲月長河中的歷史往事,家長里短的身邊小事,都在他的視野中,也都會成為他筆下議論的題目。而讀者在他樸實的敘述和簡短精妙的議論中,看到的是一個心憂天下的智者敏銳的目光和深刻的思想。如他對淮海戰役的回憶,是非常真實的歷史回溯,其中的人物和細節,有他的親歷,也有當時的傳聞,更有他對歷史真相的探究。他的文章,涉及文化教育,法治建設,經濟形勢,國際關系,民主監督,文學創作,風俗民情,作為一個社會學家,他關心的領域幾乎無所不包。他的文章,“不人云亦云”,無論長篇宏論還是巴掌短文,都是言之有物,表達的是發自內心的獨特見識。他用三個字總結自己的治學方式:讀、走、寫。他用六種“力”概括自己作為一個理論工作者的行為準則:足力、聽力、眼力、腦力、筆力、耐力。這些,都是他的獨特的經驗之談,也是他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的真實總結。他寫的《議一議“妄議”》,對“妄議”的含義做了精辟的分析,最后作出了這樣的結論:“對議要堅持兩點論:要多議,不要妄議。”
真情。書中所抒,都是真情。偉志先生是一個真誠的人,為人處世,都以真誠待人。讀他的文章,就像是面對一位謙和真摯的朋友,推心置腹,娓娓道來。他的新書,是一本抒發真情的書。在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欣喜歡悅,也會看到悲傷甚至憤怒。他不會用言不由衷的套話掩飾自己真實的感情。他在文章中回憶歷史,懷念故人,紀念朋友,評點時事,處處都有真情流露。他總結自己作為讀書人、理論家和寫作者的經驗時,有這樣的回憶:“為了讀書、寫書,我不知熬過多少不眠之夜,放棄了多少娛樂活動,甚至還忍痛減少了與親朋的聯系。為了買書,我寧可少吃一口,從筷子底下省錢。為了借閱不外借的孤本書、珍本書,我在上海圖書館狹而長的房子里住了幾個月,夜以繼日地看書抄書。我曾在日記中寫道:‘夢里依稀亂編文章,醒來在床上構思文章,爬起來提筆寫文章,寫到深夜再從頭改文章。’”
真人。何為真人?說真話的人,抒真情的人,以誠相見的人,肝膽相照的人,可謂真人。偉志先生用自己的真言和真情,為讀者展現了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形象。偉志先生對自己的人生信念有執著的堅守,這個信念,就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在他的文章中,我們始終可以看到這樣的追求。頑強地追求真理,貫穿了他的整個生命,也成就了一個思想者和寫作者的不凡人生。這是一個真人留在世界上的足跡。追求真理的聲音,會長久地在世間回響,在讀者的心里引起共鳴。
言而有信,是偉志先生的人生信條之一,承諾的事,他決不放棄。十五年前,我建議他在《民進申城月報》上開一個專欄,每期寫一篇短文。他答應了,十五年中,這個專欄從未中斷。收在《聲音》中的作品,大多是發表在這個專欄中的文章。有播種,有耕耘,就會有收獲。這本新書,是偉志先生辛勤耕耘的一場收獲,也是對一位常懷赤子之心的真人的褒獎。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