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睡眠踐行者慕思,如何走出一條持續上漲線?
子彈財經
文華
閃電
倩倩
頌文
一地一習,不同地域的睡眠習慣不同。如山西人雷打不動要午休;比如在廣東,凌晨兩三點才是夜生活的開端。睡眠是自然規律,但如今卻成為不少現代人健康生活的“攔路虎”。中國睡眠研究會調查顯示,中國成年人中約40%的人面臨難以入眠或保持良好睡眠狀態的困擾。
健康睡眠,勢在必行。
作為行業代表企業,慕思股份在健康睡眠賽道深耕多年,并率先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實現了生產力的躍遷。如此布局使其成為科技睡眠的行業樣本,更是引領產業科技升級的標兵。
隨著其在AI領域的持續發力,市場表現也愈發強勁。4月27日,慕思股份發布了2023年報。數據顯示,慕思2023年實現營收55.79億元,利潤8.02億元,同比增長13.25%。此外,當天同步發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慕思股份今年前三個月營收實現12.01億元,同比增長25.5%,凈利潤1.41億元,同比增長39.48%。
慕思股份在高基數上錄得雙位數增長表現,也進一步表明,只有深刻洞察行業趨勢、重視技術研發、升級制造水平,才有可能成為行業真正的“優等生”。
1、睡眠革命加速推進,科技睡眠成主流
遠古時代,原始人隨意躺在由干草、樹葉、獸皮等鋪成的床上。隨著人類的進化,人們有了現代意義上的床和床墊,填充物也開始變成皮革、羊毛等。到了1865年,世界上第一張彈簧床墊問世,開啟了現代床墊的新篇章。此后,床墊持續升級變化,人類的睡眠條件和睡眠質量得到不斷改善。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人類對床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人的睡眠習慣,也推動著行業的高速發展。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睡眠經濟行業發展與消費需求研究報告》指出,2023年的睡眠經濟市場規模達到4955.8億元。同時預測稱,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接近7000億元。
這其實與產業的智能化發展有關。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的發展,智能化已成為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家居領域也不例外。床墊作為睡眠賽道中最重要的品類,正迎來一場新的產業革命。
智能床墊的崛起,顛覆了床墊功能單一和固定不動的屬性,引入了可靈活調動硬度和高度的技術,實現了床墊對個體需求的適應性。從消費端來看,他們更希望通過科技的手段,給自己營造一個更舒適、更智能的睡眠體驗。
剛入職場的小亮從來沒在凌晨兩點入睡過。“工作很忙,本來以為身體的累可以讓我一沾枕頭就睡,但從來沒有如愿過。幾乎只能睡4個小時。每天早上起來頭暈,年紀輕輕就記憶力減退。”在朋友的推薦下,吃過褪黑素,試過助睡枕、助睡香薰、助眠音樂,但好像治標不治本。
全職媽媽曼曼則在生完寶寶后開始失眠。“孩子半夜需要照顧,暈沉沉地照顧完孩子,本來以為能快速入睡,但經常睜眼到天亮。”戴過運動手環監測睡眠,但基本就是看到睡眠不好,有警示作用,并不能改善睡眠。
「界面新聞·子彈財經」與多名消費者訪談后發現,他們或多或少了解過智慧睡眠,有一部分消費者在使用慕思床墊后,睡眠得到了極大改善,并愿意向更多人安利智慧睡眠和科技睡眠。
這也表明,睡眠產業正從被動適應到主動干預的狀態,開始向精準化、智能化方向邁進。
以慕思為代表的企業,其正以科技創新為主線,持續探索智能化技術在床墊領域的應用。自2017年提出智能床墊的概念并推出首款產品以來,慕思便搶占了行業的“頭把交椅”,先后推出的產品獲得無數消費者的青睞。
2022年,慕思正式組建智慧睡眠部門,成為行業中率先向科技企業轉型、大力投入AI技術研發的寢具品牌。
但“弄潮兒”并不好當。
以數據收集為例,在早期,受限于技術瓶頸,慕思嘗試將傳感器置于床墊表面以獲取數據,但這樣的設計卻容易讓用戶感受到明顯的異物感,影響舒適度。經過七年的技術迭代,慕思成功研發出支持無感監測的新一代壓電陶瓷傳感器,通過將傳感器巧妙嵌入床墊深層,實現保證用戶睡眠舒適感的同時,精準捕捉各項睡眠數據。
當然,光有數據收集還不夠。去年慕思推出的AI床墊,以AI深度學習算法,對精準捕捉的數據進行精準分析,實現了對用戶睡眠狀態的全程追蹤與解讀。
經過多年布局,一個以AI床墊、智能電動床、速眠系統、酣睡枕、智慧枕及IoT產品和優眠睡眠醫學中心為核心的慕思智慧睡眠生態布局正浮出水面。這個全方位的生態體系,不僅幫助消費者解決睡眠問題,還可提供睡眠報告、線上睡眠咨詢等增值服務,從而全方位提升消費者的睡眠質量。
如此布局,為慕思帶來了意料中的好成績。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慕思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實現了25.5%、39.48%的高速增長。
2、聚焦新質生產力,專注產業升級
AI時代,AI正在快速向各行各業滲透,并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如自動駕駛、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家居等更多以AI驅動的智慧產品正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
但在睡眠領域,AI將如何發揮效能?
“我們非常看好AI技術在護航健康睡眠中的應用潛力,AI科技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提倡的新質生產力,強調的是創新驅動、智能化轉型,這與大力發展AI技術是高度契合的。”慕思集團副總裁李曉鋒表示。
據他介紹,目前慕思已經在生產制造層面實現了通過AI算法需求和自身產品的定義,倒推零部件設計及選型,對產品的形態、研發量產節奏有了更強的掌控力。
具體來看,慕思在產品、技術和制造層面集中發力,推進行業大步向前邁進。
首先,在產品創新上。自2017年開始對AI床墊產品進行系統性研發以來,慕思便持續發力。僅2023年,慕思共發布了12款全新AI床墊,推出4大系統,開創了AI床墊與電動床適配的組合產品。而這些產品一經推出,即以先進的技術和更好的體驗,獲得市場廣泛贊譽。
以搭載潮汐科技的慕思AI床墊T11PRO為例。該產品依托百萬級別人體工學數據模型、AI潮汐算法等先進技術,具備18個智能柔性調節單元,實現自適應調節功能并進行睡眠監測。在使用體驗上,可與物聯網技術和IOT平臺構建的AIoT場景聯動,配合多種傳感器組合形成的睡眠監測系統,自帶溫度調節、安全保障、鼾聲干預等功能,提升用戶睡眠質量。
好的產品會發光。今年2024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中,慕思AI床墊 T11PRO便在智慧家居和數字健康類別中斬獲兩項CES 2024創新大獎,并榮獲BIG年度創新成就獎,同時被TWICE Award授予“CES最佳選擇獎”。
其次,慕思專注研發,不斷實現技術突破。作為智慧睡眠產業的引領者,慕思多年來在健康睡眠領域持續深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這在2023年財報數據中有更為明顯地體現。報告期內,慕思銷售、管理、財務費用同比均有不同幅度減少,但研發費用同比大增17.35%。這也意味著,慕思在去年以更低成本創造更大利潤的同時,仍積極進行技術創新與突破。
當前,慕思擁有四大科創平臺、國家級CNAS認證實驗室及超百人的研發團隊。其中,慕思集團自主投建的測試技術服務中心實驗室,擁有一批先進的檢測儀器,是行業較早成立的具有自主質檢能力的實驗室。該實驗室通過CNAS認證,檢測能力和技術服務水平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公開資料顯示,通過不斷提升研發投入和研發強度,慕思已取得了超1200項專利技術,為睡眠產品的迭代升級持續賦能。2023年,慕思首次對外展示自研的“潮汐”算法以及搭載了該算法的AI智慧床墊。此舉也標志著慕思完成了技術轉型升級的重要一步。
最后,強大的制造業基礎,推動產業加速升級。產品創新和技術突破,最后離不開制造業基礎設施的落地。公開資料顯示,慕思開行業先河,在東莞打造了一座可以與世界前沿制造工藝接軌的數字化工廠。
據稱,這座占地320畝的健康睡眠產業基地,慕思以德國工業4.0標準構建起了套床數字化工廠、床墊數字化工廠、自動化成品立庫、自動化物流中心等配套建設,為勞動密集型的家居制造業開啟數字化生產的無限可能。
半自動化車間里,數字化技術正在迸發著超能量。據慕思透露,近三年來,慕思股份的主要產品產能提升了30%—60%,單品人工成本下降9%—59%,生產效率高速提升。
慕思在健康睡眠、智慧睡眠上的努力和成績,受到了權威媒體的點贊。
今年3月,人民報道刊發報道稱:慕思股份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在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的同時,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3、結語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國人睡眠痛點出發,產品、技術、制造三管齊下,慕思的成績有目共睹。
復盤慕思的成功經驗,其實很簡單,精準洞察行業趨勢,把握市場風向,并長期苦練內功,做好全方位的升級,最終構建起自身寬且深的護城河。可以預見,在AI時代,慕思股份在科技睡眠、智慧睡眠上的先發優勢和深厚積淀,勢必帶來更為可觀的回報。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