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業界 > 分析 正文

邂逅國潮繁花浪漫 這些地方龍年“潮”味拉滿了!

作者:網絡 時間:2024-02-16 19:54 點擊:
導讀: 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望向清明上河圖里的汴京,感受北宋京都市井煙火;走進憶古鼎新的開封,體驗國潮繁花浪漫。年俗中,大年初一,商鋪歇業,大年初五,開門營

  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望向清明上河圖里的汴京,感受北宋京都市井煙火;走進憶古鼎新的開封,體驗國潮繁花浪漫。年俗中,大年初一,商鋪歇業,大年初五,開門營業。正月初五也叫“破五”,所謂不破不立。鼓聲鏗鏘,擂響龍年新氣象。

  “鼓聲一響,百業興旺”。大年初五這一天,隨著開市鼓的響起,各家店鋪都陸續開始營業了,預示著新的一年生意興隆。

  總臺央視記者 焦健:這里是河南省開封市,穿過這座城門,就是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宋代市井街巷。在這里不僅有機會與李清照共吟詩詞,還有可能與包大人不期而遇。

  眼前的這位包大人的扮演者王惠,正忙著用各種不同字體為各家開業店鋪寫“龍”字,納新福。對于宋代文化研究頗深的王惠在這座“宋城”里工作已經二十多年了,對于龍的形象意義有著自己的理解。

  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園工作人員 王惠:在書法中,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寫,這個龍字都講究一個方正平衡。我覺得龍就是正義的化身。

  在《清明上河圖》中,有位老者用一桿大秤稱重的場景。再結合歷史上包公包龍圖剛正不阿制作公平秤的典故,王惠在清明上河園內設置“大宋公平秤”,用創新的方式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

  將古畫上的場景搬到如今的國潮街區,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輕松幽默的方式去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這幅長達150多米的剪紙作品《百龍圖》,在當地非遺剪紙傳承人胡寶國的努力下,經過一年多的創作時間,終于趕在了這個龍年春節前制作完成。在剪刀與紙的藝術碰撞下,一百條龍,形態各異,惟妙惟肖。仔細觀察會發現,每條龍的眼睛都做了特別的藝術處理,通過“陽剪”與“陰剪”結合,使每條龍的眼神各具特色,表現出了一百條龍不同風格的精氣神。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胡寶國:(今年)剛好是龍年,我們中華民族現在正在騰飛,我想可以剪個百龍騰飛。

  在創作百龍圖過程中,胡寶國對于龍的含義有著獨到見解。在他看來,剪紙上每條龍首尾之間都有勾連,代表著傳承與延續,正如剪紙這項傳統藝術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一樣。隨著中國傳統文化逐漸走向世界,有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也喜歡上了中國剪紙藝術。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胡寶國:有個美國人想來中國學語言的,學完以后,我在北京展出剪紙,看到我以后來找我學剪紙。還有新加坡的、澳大利亞的,一看到我,有很多人說China,China,追著我,這是我們文化走出去的體現,美好屬于全人類,誰看見美好都喜歡。我的自信,因為我們有真正的東西。

  總臺央視記者 焦健:潮在龍年,怎么能少得了美食相伴。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清明上河圖》中,關于飲食文化的描寫也比比皆是。這家孫羊正店就是汴京的“七十二家正店”之一,從古代一天人們只吃兩頓飯,到北宋時期逐漸養成了一日三餐的習慣。

  在宋代,正店是指規模較大,既可以炒菜又可以釀酒的店鋪。而店鋪林立、飲食習慣改變也恰好體現出了當時生活的富足。春節期間,游客們到孫羊正店必點的一道菜就是鯉魚躍龍門。傳統文化中,魚是龍的化身,鯉魚通過不懈努力,成功躍過龍門后,便成了龍,象征著人們不畏艱難、勇于拼搏的精神,以及追求卓越、實現夢想的愿望。

  “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宵不絕”, 從《東京夢華錄》中對宋代街市的描述中可見,早在千年前,這里便是商業繁華的代名詞。

  總臺央視記者 焦健:如今外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其實早在宋代就有外賣小哥了,在清明上河圖中,這位左手拿了兩個碗,右手拿了兩雙筷子,中間還圍著一個圍裙的人,就是一幅典型的外賣小哥的形象。而在他旁邊的建筑上面掛著一個“腳店”的招牌。腳店是北宋時期專門供客人休息的小店,里面也會出售一些食物,而這位小哥就是給這個腳店送食物的外賣員。

  河南大學文化旅游學院教授 彭恒禮:根據《東京夢華錄》的記載,當時酒店里的飲食,買了之后是可以帶回家的。汴京城里光酒稅的收入每天是幾十萬錢,消費量非常之大,從這可以看出當時商業的繁榮到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程度。我們今天仍然能夠與古人對話,能夠了解古代我們做了哪些東西,就是靠這種文明的延續性,這個我們中華文明是獨一無二的。

  唐“潮”之美天下揚 以文興業百世芳

  走出北宋京都的市井煙火,一轉身,便來到了流光溢彩的盛唐。總臺龍年春晚,陜西西安分會場的節目《山河詩長安》,令西安重回長安,龍魂夢入大唐。中國的詩意浪漫,吹進華夏兒女的心田;國潮振興的鼓鳴,震蕩龍傳人的靈魂。深藏在華夏民族血脈的文化基因,只要一句詩詞,一個舞姿,就會相顧一笑,同頻感動。以文興業,氣象萬千。

  從宋代的市井繁華穿越到唐代的長安盛世。古城西安的潮流街區讓四面八方的游客充分體驗到了唐風唐韻的傳統文化氣息。

  游客 王女士:孩子來到這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我們必須要穿漢服。她們骨子里面覺得這個應該是我們自己的服裝,體現了我們這種端莊自信的狀態。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工作人員 唐唐:進入街區前,許多游客都會來咱們這邊換漢服、做造型,獲得一個更好的沉浸式體驗。在春節,我們這邊有60個妝臺從早到晚都是滿的。尤其像今年春節,像這個有龍紋圖案的衣服就是最搶手。

  春節假期,整個街區到處布置了龍的元素,和這里的唐風市井生活融合得恰到好處。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皮影戲,用獨特的音樂唱腔、妙趣橫生的臺詞、嫻熟的表演技藝,吸引游客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這一精彩時刻。

  陜西省華州皮影戲傳承人 魏穩住:我們華縣的皮影是以碗碗腔為主,五人忙,我就在這里唱,也要彈月琴、敲手鑼、打板,還要敲鼓,生旦凈末丑,都要一個人發音。

  77歲的魏穩住是華州皮影的傳承人,在他的皮影道具中,始終珍藏著一條龍,在他看來,龍能福澤萬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守護百姓的象征。

  陜西省華州皮影戲傳承人 魏穩住:有一出戲,講的是常年干旱,龍從天降,降了大雨,莊稼慢慢就長了起來。正是因為龍造福了當地百姓,因此龍也就受到了大家的敬仰。

  西安鼓樂鳴,音自大唐來。身著圓領袍服的樂師,與高髻羅裙的仕女,擊座鼓、吹笙笛、敲云鑼、響編鐘,共同演奏《大唐燕樂》。“紅山玉龍”“赤金走龍”等37條中華龍齊聚在古城墻之上,化身為各種靈動飄逸的創意花燈,上元唐宮燈會把古城西安的新春佳節,裝點得格外喜慶熱鬧。(央視新聞客戶端)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4138443號

蘇公網安備32130202081338號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只用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m.shengcaiquan.cn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城区| 长岛县| 吕梁市| 莆田市| 漳州市| 乌恰县| 新巴尔虎右旗| 禹城市| 汉阴县| 山西省| 教育| 木兰县| 平陆县| 嘉鱼县| 封丘县| 衡山县| 蕲春县| 太和县| 武强县| 广安市| 大埔县| 建昌县| 翼城县| 万盛区| 汪清县| 正宁县| 延津县| 河北省| 都昌县| 柞水县| 繁昌县| 华蓥市| 抚顺市| 松潘县| 乡宁县| 周宁县| 饶平县| 阳春市| 四川省| 荔波县| 永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