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音樂劇《胭脂扣》蕭敬騰挑戰 “十二少”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這副十二少在第一次遇見如花時情動送上的對聯,婉轉詮釋出“癡戀糾纏”四個字。這一癡情女鬼為愛苦等的凄美愛情故事,當年被張國榮、梅艷芳演繹成了風靡華語世界的銀幕經典,如今,這部改編自中國現代經典小說的《胭脂扣》,又將以原創音樂劇的形式走上舞臺,于4月在上海首演。其中備受關注的“十二少”的飾演者鎖定歌手蕭敬騰。
音樂劇《胭脂扣》向經典致敬
李碧華的小說《胭脂扣》出版于1984年,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進入繁榮時期,情愛、鬼怪、暴力等題材在市民中頗受歡迎。
隨著香港電影奔向高潮,李碧華的作品也大量搬入熒幕。癡迷于情欲與戒律的沖突;前世今生,愛戀輪回,是李碧華鐘情的主題。根據她同名小說《胭脂扣》改編的電影更是成就了張國榮和梅艷芳的一代芳華。梅艷芳臨走前最大的心愿,便是待《胭脂扣》做成音樂劇,再上舞臺。如今,張國榮和梅艷芳去世多年后,音樂劇《胭脂扣》雖遲到卻終于赴約,向經典致敬,向故人道一聲別來無恙。
創作班底匯集中外頂尖團隊
創作之初,出品方便決定,既要承襲小說和電影那種古典的迷離與凄美,又要融入現代的爽感與清澈,做一部古典又當代的民族音樂劇。
于是創作班底匯集了中外頂尖創作團隊,由百老匯知名音樂劇導演卓依·馬可尼里執導。作為百老匯知名音樂劇導演、編舞,卓依·馬可尼里曾經兩次獲得托尼獎提名,由他導演兼編舞的《西區故事》獲得過勞倫斯·奧利弗獎最佳復排劇目的提名。他不僅擅長經典劇目的改編創作,且在中國原創音樂劇方面有著豐富經驗,其執導的《酒干倘賣無》《啊,鼓嶺》《愛上鄧麗君》等都帶有鮮明的中國符號。
此外,中方幕后班底則匯集了服裝和人物造型設計陳敏正,視效總監蕭麗河,前者一部《甄嬛傳》奠定了他在服裝和人物造型方面的王者地位;后者則是楊麗萍、田沁鑫等藝術家的合作者。編劇文雅、章明珠的作品橫跨音樂劇、影視劇等門類,其中包括音樂劇《人間失格》《白夜行》。作曲張筱真是大型綜藝《聲入人心》《中國好聲音》《經典詠流傳》的執行音樂總監,并與此劇的詞作者馬達合作了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唐朝詭事錄之曼陀羅》。
蕭敬騰跨界挑戰“十二少”
誰來演十二少?他的陰柔憂郁無論對誰而言都極難拿捏,更何況還有張國榮的銀幕形象珠玉在前,最終出品人和制作人不約而同鎖定了正欲破圈跨界的歌手蕭敬騰。當年李碧華推薦張國榮、梅艷芳出演《胭脂扣》,使他們分別打破了自己的表演舒適區,創造了銀幕經典,而今選擇一位跨界歌手,出品方同樣希望再創造出舞臺上的奇跡。與37年前相似,選擇蕭敬騰源于導演卓依·馬可尼里的高度認可。在他看來,音樂劇版的“十二少”由跨界藝術家出演,將會激發出不同于原版的戲劇張力,這一選擇也為全劇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在歌壇已成績卓著,但在戲劇表演上卻并非科班出身的蕭敬騰,將音樂劇《胭脂扣》看作是自己入行17年的充電與挑戰。為了演繹好這個角色,他從去年開始,便赴上海為戲進修,并排除大量商業工作全身心投入。此前,蕭敬騰曾參演過《天龍八部》《西哈游記-魔二代再起》等音樂劇,在這一領域并不算完全陌生,2022年在綜藝《我們的歌》中帶來的《劇院魅影》選段《夜之樂章》,也讓不少觀眾看到了他在音樂劇表演方面的潛力。
故事發生地換到上海
此外,為了更符合現代女性觀眾的審美,該劇對如花這一女性角色也進行了適當調整,副線袁永定和楚楚的愛情線更進行了重設,將會更貼近現代人的愛情觀。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原著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香港,但李碧華則希望音樂劇換一個地標來表現,于是音樂劇《胭脂扣》的故事將展現出濃郁的海派風味。對于這一改動,編劇文雅、章明珠表示,那個時期的上海新舊文化交匯,提供了豐富的劇作資源。為了還原劇中的上海味道,兩位編劇還將長篇吳語小說《海上花列傳》作為創作中的常備資料,不時翻閱找尋海派文化的獨特腔調與靈感。
據悉,該劇將于4月7日登臺上海文化廣場,之后赴南京、北京、深圳等地展開首輪巡演,其中5月15日亮相北京世紀劇院。
文/本報記者 郭佳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