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房產 > 動態 正文

時代文藝的有生力量(文化圓桌)

作者:早報網 時間:2023-05-03 11:46 點擊:
導讀:

  當互聯網與青年的文藝評論結合,形成了新媒體評論陣地;當互聯網與青年的文學寫作相遇,產生了豐富多彩的文學網站……網絡平臺既提供了傳播新手段,也開辟了創作新空間。

  內容生產不僅是一種表達,更是以內容為契機的交互反應,形成新的創造力之源。青年群體的文化創造和活躍思考,在新技術、新媒介的加持下,獲得了更豐富、更富影響力的表達。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近日發布的《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指出,以90后為代表的青年網絡作家逐漸變成創作中堅,00后則因數量優勢成為網文創作新增主力……伴隨著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網絡原住民”,已成為新時代文藝的有生力量。

  青年不僅創造著多元的網絡文化生態,也改變了傳統文藝生產模式下的消費形態。在網上,文藝作品沒有“完成時”,而是演變為年輕人交流參與的平臺;文藝作品的敘事也演化為可供年輕人二次創作的“故事世界”。傳統的文藝消費形態,被新興的、互動的媒介生態重塑。

  新時代的青年和文藝彼此“賦能”,共同走向時代的廣闊舞臺。理解青年群體的文化表達,引導好青年群體的文化創造,使之成為互聯網的重要增量。近十年來,各類具有引領性、專業性,充滿時代感、青春氣息的網絡文藝作品層出不窮。《大江東去》《浩蕩》《大國重工》等網絡文學作品厚植家國情懷,生動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的偉大成就,微紀錄片《百煉成鋼》、網絡電影《浴血無名川》、網絡視聽節目《紅色文物100》等高揚愛國主義精神,網絡劇《約定》《在希望的田野上》、紀錄片《追光者:脫貧攻堅人物志》等作品,為新時代的鄉村振興留下真實鮮活的影像……讓創作更接地氣,讓年輕人能產生共鳴,是網絡文藝久久為功的方向。這個時代真正需要的“青春正能量”,應當是有態度、有責任感的鮮活表達,它來自年輕人的故事,又講給更多年輕人聽。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03日 08 版)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4138443號

蘇公網安備32130202081338號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只用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m.shengcaiquan.cn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平乡县| 元朗区| 岗巴县| 长宁县| 全椒县| 合江县| 蛟河市| 焦作市| 松潘县| 亚东县| 容城县| 寿阳县| 耿马| 关岭| 姜堰市| 射阳县| 桦川县| 梅河口市| 龙江县| 昔阳县| 澎湖县| 金川县| 博兴县| 河西区| 尼木县| 溧水县| 甘洛县| 松原市| 宜章县| 东海县| 临高县| 望奎县| 石渠县| 宣武区| 尚志市| 景德镇市| 山丹县| 哈密市| 英吉沙县|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