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陰:日售三千斤,以“芹”致富不走尋常路
一畦水芹綠,十里飄菜香。連日來,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南陳集鎮梅暢村迎來了水芹采收季,田間地頭處處是繁忙景象。
一大早,在水芹種植基地,工人們已經穿著防水服泡在田里,忙著收割一茬一茬的水芹,準備送往分揀房進行處理。
種植大戶王金洲種植水芹已經十五年了,基地面積六十畝,每年至少可以帶來30萬元的純收入。“我以前是養殖水產的,當時效益并不穩定,后來村里推廣水芹,我嘗試種了幾畝,這種生態作物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后來我干脆專門種植。”王金洲介紹起自己的發展歷史,滔滔不絕,十五年的水芹種植經驗已經讓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對于市場價格、品控的保證,他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模式,“水芹捂出芽,要把地里平整放上水。種下去后要保水一個星期,把水退去后,這樣才能讓水芹更好地扎根發芽。收成,備種、養田、下肥料,每道工序都要認真細致地完成。”
水芹,講究的是入口的鮮、嫩、脆,現摘現售。僅王金洲家的基地每天清理出售的水芹就有三千斤,當天就一售而空。“老王種植水芹的這地‘生土生金’,還帶動了村民就業,增加他們的收入。”梅暢村黨總支書記劉斌表示。
在分揀大棚里,村民朱文花忙而有序地分揀打捆水芹。“現在每天可忙了,一天下來能捆個百八十斤,基本是不停手的。”朱文花手里的水芹,一捆大概八九兩,一天下來,所有的工人加在一起清理出來的量有三千斤左右。
梅暢村開展大規模水芹種植已有十幾年。正是靠著種植水芹,生活在這里的村民口袋慢慢鼓了起來。“我們村種水芹也有十幾年了,當時我們村地勢低、容易淹,種植傳統作物產量低,對水芹卻是剛剛好,而且水芹不用打藥,還能凈化水質。我們村現在種了100多畝,通過因地制宜拉動村集體經濟收益,拉動就業方便村民。”劉斌說。
每年秋季是梅暢村水芹大規模上市的時候,這時的水芹清脆香嫩,口感極佳,批發價喜人,平均批發價可達3塊錢一斤,高峰期的時候能達到5塊錢一斤。“每畝每季最起碼出5000斤,市場價格高的時候能賣出超一萬元的價格,一年總收入30萬左右。”王金洲滿意地說。
下一步,梅暢村將打造“電商共建+共售”的銷售模式,拓寬水芹銷售渠道,注冊綠色品牌,成立水芹合作社,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發展模式,將梅暢村打造成更具規模的特色水芹種植基地農業村。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