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發布《2024汽車電動化報告》全球電動車市場潛力巨大,中國電動化完備程度較高
上海,2024年11月8日—— 今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普華永道發布《2024汽車電動化報告》(第五期)。該報告調研了27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0多名受訪人,剖析了全球不同市場的消費者對于對電動車的需求和電動化的接受程度。該報告也是普華永道連續第五年發布針對電動車領域的消費者觀點調研報告。
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金軍表示:“全球電動車市場潛力巨大,但地區差異顯著。此次調研發現,中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興趣更為強烈。此外,在歐洲以外的國家和地區中,從政府激勵、基礎設施、車輛供應和市場需求等多方面綜合來看,中國都是電動化完備度較高的國家。”
調研顯示,消費者對電動車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超過 60% 的受訪消費者表示打算在未來 5 年內購買電動車。然而,地區差異顯著,中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興趣更為強烈,潛在客戶占比可達 70 - 80%,而日本等國家的消費者需求則相對較低,潛在客戶僅占 20%。在歐洲,北歐國家在電動化發展方面領先,電動車車主比例高,南歐和中歐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興趣也高于東歐。美洲地區則呈現兩極分化,拉美地區對電動車和可持續交通的支持度很高,而美國消費者總體較為保守。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消費者表示對電動車非常感興趣,但電動車的注冊數量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是充電時間、電池壽命的不確定性和有限的續航里程。
電動車車主占受訪者的5-7%。調研發現,電動車車主特征明顯,他們通常是年輕、高收入的男性,擁有私人停車設施。私人停車設施和充電解決方案對電動車車主來說至關重要,65%的人主要依靠私人解決方案為車輛充電。目前,電動車車主的整體滿意度較高,約 93% 的人對自己的汽車表示滿意,充電時間符合預期、駕駛體驗良好以及較低的運營成本是主要因素。但在不同地區,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有所不同,例如歐洲人更看重運營成本,而北美和中東客戶則更注重充電速度。東歐和南歐國家以及日本的滿意度低,約75-80%的車主表示完全滿意或基本滿意。不滿意的主要原因包括有限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惡劣天氣條件下性能下降以及充電時間較長。
盡管二手電動車市場在大多數地區仍處于起步階段,只有10% 的受訪者擁有二手電動車,但二手電動車市場的前景樂觀。報告顯示,有30-50%的受訪電動車車主表示下一輛車愿意考慮二手電動車,特別是在東歐、印度和拉丁美洲等可用收入相對較低的國家。提供電池保修和電池健康程度的證明是激勵客戶購買二手電動車的關鍵因素。
電動車潛在消費者占受訪者的 62%,他們與現有電動車車主有一些相似之處,但收入較低且缺少私人停車設施。在考慮購買電動車時,缺乏私人停車設施是主要障礙。潛在消費者主要分為夢想家、科技發燒友、務實派和節儉派等類型,其中科技發燒友和夢想家最傾向于購買電動車。在印度、中國和中東等發展中國家,大多數潛在買家以科技發燒友為代表。而在歐洲和北美,務實派已成為主要的潛在客戶,表明這些國家電動車正從早期應用轉向大眾市場。燃油成本、在家充電的便利性以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是潛在買家愿意考慮轉向電動車的主要因素。
與之前幾年的調查結果類似,31%的受訪消費者表示在未來五年內沒有興趣購買電動車。與研究中的其他國家相比,日本、澳大利亞和東歐等國家對電動車持懷疑態的程度更高,分別為74%、46%和46%。報告還指出,購買電動車的主要障礙包括充電時間長、電池壽命的不確定性和有限的續航里程等,這些因素在不同地區普遍存在,但也有一些地區特有的擔憂,如北歐國家消費者關心電池在寒冷天氣下的性能下降,中東和拉美地區消費者則更關注電池的安全問題。
報告建議,為了促進電動車的普及,政府激勵措施是有效的途徑,尤其是在那些電動化發展準備較低的國家。同時,充電基礎設施的廣泛普及也是大規模轉向電動車的關鍵推動因素,而旨在整合私人和公共交通的多模式交通解決方案也有助于交通方式的轉變。
此外,報告通過電動化程度指數對各國的電動化發展進行了評估。該指數由政府激勵、基礎設施、車輛供應和市場需求 4 個方面的 14 項關鍵績效指標測算形成。全球來看,北歐國家電動化程度較高,而中東、斯洛伐克和南非電動化相對不成熟。而在歐洲以外的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在各個維度均為電動化完備度較高的國家,沙特阿拉伯和南非電動化程度較低。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