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耳機怎么選?AI同傳時空壺W3和訊飛Nano+大起底
導語:
AI盛行的當下,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對AI有了更深的認識。除了當前火熱的Sora、GPT等軟件層面的應用,許多硬件產品同樣深度結合AI能力。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無疑便是跨語言交流產品。作為出海交流的必備,傳統的跨語言交流工具存在交互體驗弱、溝通延遲等極大降低自然感的問題,一直無法完全滿足人們的使用。最新一代的跨語言溝通工具,翻譯耳機,便是在此背景下迅速脫穎而出。
與此前被無數人質疑“智商稅”的翻譯機不同,翻譯耳機以其小巧、便捷的形態迅速吸引了大批用戶。其兼具實時翻譯、操作便捷等體驗優勢,在深度對話溝通場景下,無愧于最新一代的跨語言溝通工具。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產品為時空壺旗下的AI同傳翻譯耳機W3和訊飛旗下的會議翻譯耳機Nano+,下面就為大家重點介紹一下,兩款產品各自的優劣,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首先是老牌品牌訊飛的Nano+,Nano+于2023年上市,依托于訊飛翻譯引擎,Nano+支持33種語言與中文之間的翻譯(注意:非雙向翻譯,僅支持中文與其它語種之間的翻譯),支持11國語言轉寫。同時,采用先進的主動降噪技術,可以有效地減少外部環境的噪音干擾。在外觀設計上,Nano+小巧便攜,非常適合日常使用。耳機還配備了智能語音助手,可以輕松實現控制音樂、接打電話等功能。
在使用功能上,訊飛Nano+支持面對面翻譯、錄音轉文字、同傳聽譯、閃錄、會議紀要等5大功能。作為一款差異化的產品,訊飛Nano+最大的亮點無疑是其強大的會議紀要處理功能,能夠幫助用戶快速處理會議內容,并生成紀要文字,號稱“職場人的超級大腦”。
而另一款產品,便是翻譯耳機的開創品牌時空壺旗下的AI同傳翻譯耳機W3。作為AI翻譯設備的開創者,時空壺自2016年創立,2017年首次創新提出翻譯耳機這一產品形態,2020年上市AI同傳翻譯耳機W3,并迅速成長為翻譯耳機品類下的全球頭部品牌。
時空壺W3是市場上首款具備同聲傳譯功能的AI翻譯耳機,支持40種語言、93種口音之間的雙向互譯(任何語種之間的互譯),翻譯準確率高達95%,延時僅為0.2-0.5秒,真正做到了即時“零”感。
在體驗上,時空壺W3翻譯耳機能夠迅速將用戶的口語對話轉化為準確的文本記錄,在雙方各自佩戴的耳機種實現同傳互譯。在這一過程中,AI的深度學習模型,如:循環神經網絡(RNN)和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發揮著重要作用,賦予耳機強大的語音處理能力。當語音轉化為文本后,神經機器翻譯(NMT)模型則發揮其翻譯和理解的神奇功能,將源語言文本翻譯成目標語言。結合精湛的語音合成技術(Text-to-Speech, TTS),時空壺W3翻譯耳機能夠把翻譯后的文本以自然流暢的語音形式輸出。這一過程運用了參數化的語言合成以及神經網絡語音合成技術,為用戶帶來更加真實的語音體驗。
另一方面,技術突破亦在不斷優化用戶體驗。時空壺在其產品種大量應用AI技術,通過語音壓縮、音頻特征抽取與深度神經網絡結合的降噪方案,將前端交互體驗解決方案引入產品開發之中,包括硬件設計、降噪技術、通信協議以及AI引擎的整合,使跨語言交流成為可能。其后端AI語音識別和翻譯等部分與來自全球的第三方AI引擎的協作,通過引擎匹配和對接,確保了翻譯產品的高準確性。
高準確性也基于時空壺所具備的技術基礎。不同于傳統耳機對人聲識別的線性降噪(CVC),時空壺的VNC矢量降噪技術將識別的聲源鎖定在嘴巴方向,固定識別聲源的距離。同時應用RNNVAD人聲識別自動斷句算法,經過AI訓練后,耳機能夠精準捕捉并識別人聲,排除噪聲干擾。
此外,時空壺采用全新的技術架構,顛覆了傳統翻譯設備技術的桎梏,實現了在語音處理、同聲傳譯和AI翻譯等多領域的技術突破,開發出業界領先的 HybridComm超級溝通技術系統,首次讓自然高效的跨語言溝通成為現實。
作為全球AI翻譯設備領導品牌,時空壺未來會通過AI技術實現怎樣的跨語言交流突破,值得我們期待。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