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房變身旅游“新地標”
一座被關停多年的電廠,經過改造后變身溫泉度假區;一個常年閑置的面粉廠,正被改造成游客集散中心和文創產業園。連日來,記者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庫車市采訪時,發現兩地積極盤活工業遺產,探索出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4月下旬,拜城縣第三屆溫泉文化旅游節在天山腳下的鐵熱克鎮拉開序幕。一輛輛私家車滿載游客,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來感受“南疆第一泉”的獨特魅力。
外地游客會發現,那個占地200多畝的溫泉度假區,就建在原拜城電廠的廠區內。這座始建于1966年8月的電廠,屬坑口火力發電廠,分別于1983年、1996年和2001三次擴建,總裝機容量達13.15萬千瓦,一度成為阿克蘇地區主力支撐電源。
2014年,這家有著48年歷史的電廠,由于環保等多種因素被關停,此后廠區一直閑置。2019年,乘著發展全域旅游的東風,拜城縣委、縣政府決定重新開發利用拜城電廠設施,挖掘鐵熱克鎮的溫泉資源,修建7公里的管道,將溫泉水引入度假區內,著力打響“拜城溫泉”招牌。
電廠原有的辦公樓、宿舍樓被改造成了賓館、客房,廠房內建起室內泳池,廠區內建成露天湯池……沉寂多年的廢棄廠區再度熱鬧起來。眼下,改造后的拜城電廠變身為溫泉度假區,集商務會議、酒店住宿、觀光度假、休閑娛樂、康體療養等為一體,日均接待游客500余人。
“當地人對拜城電廠具有很深的感情,通過改造再利用,既使得這種感情得到延續,又為旅游增加了特色和亮點,讓廢棄的工業遺產得到再利用。”鐵熱克鎮黨委書記劉佳佳說,縣里還在積極謀劃,準備利用電廠3座冷卻塔,開展彩繪或者燈光秀,進一步豐富旅游內涵。
隨著電廠得到“重生”,當地群眾也找到了致富新門路。鐵熱克村利用浙江援疆資金,在溫泉度假區一路之隔處,改造和新建了25套溫泉民宿。白墻灰瓦的徽派小院連成排,面積大點的叫“軒”,面積小點的叫“居”,目前已有20戶投入運營,2022年累計創收180萬元,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增收。
在溫泉周邊,鐵熱克鎮建起了滑雪場、溫泉湖,開起了農家樂,搞起了特色養殖,3個行政村都吃上了旅游飯。鐵熱克村、蘇杭村聲名鵲起,2022年全鎮人均收入達21504元,高于拜城縣人均收入。
不僅如此,在庫車老城區,原庫車面粉廠區,施工正酣。工人們用鋼結構,重新撐起三間磚木結構平房的“四梁八柱”,這樣做既不破壞原有平房的結構,又使平房得到了整體提升和加固。
“這3間廠房改造完成后,將分別變成游客接待中心、歷史文化名城展示中心和文創體驗中心。”庫車市文旅局局長索善武說,老庫車面粉廠創辦于20世紀60年代,后來停產,4.5萬平方米的廠區閑置了一二十年。由于其地處庫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又緊鄰庫車王府、庫車大寺、林基路紀念館,庫車市經過認真謀劃,決定將該處工業遺跡進行改造再利用。
而在改造實施方看來,這也是老面粉廠區一個最佳的利用方案。“庫車老城區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龜茲文化遺址,對近現代工業遺跡進行改造,可以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記憶。同時,增添新的文化內涵,也可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北京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化設計總監寧永嘉說。
(本報記者 尚杰 李慧)
隨便看看:
- [資訊]夫妻前后40分鐘同一地闖紅燈撞車 網友: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 [資訊]陳堅:未來食品發展需圍繞供給與質量開展
- [資訊]海口新海港客運樞紐今年竣工,可實現游客過海“零換乘”
- [資訊]天津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生活更方便 群眾更幸福
- [資訊]一季度海洋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1% 超七成涉海企業預計二季度
- [資訊]天津口岸跨境電商B2B出口一季度超380億元
- [資訊]去年A股公司研發支出占全國研發支出的51.38% 中國建筑去
- [資訊]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 “新三樣”領跑外貿出口
- [資訊]“五一”假期,重點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57.9%
- [資訊]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國際郵輪運輸有序試點復航方案》,上海參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