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浙江自貿試驗區的53項任務清單
今年4月1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滿六周年。
3月29日,浙江自貿試驗區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在舟山召開。值此六周年之際,浙江省自貿辦副主任、省商務廳副廳長胡真舫介紹了《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對浙江自貿試驗區的提升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
該方案共三部分,包括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機制,圍繞大宗商品配置能力、數字自貿區、國際貿易優化、國際物流體系、項目投資、先進制造業、制度型開放和數智治理能力提升,提出了24個方面、53項任務。
其中,在大宗商品配置能力提升方面,將重點打造國家級能源資源保障基地、世界先進的綠色石化產業基地、萬億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力爭到2027年實現油品儲備能力5900萬噸、LNG接收規模3200萬噸/年、煉油能力9000萬噸/年、油氣貿易額1.4萬億元以上。
在數字自貿區提升方面,建設具有引領性的數字經濟產業體系、率先融入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推動建立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力爭到2027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提升至4200億元、數字服務貿易額達25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增加值增速保持8%以上。
在國際物流體系提升方面,提升物流運輸網絡輻射能力和“四港聯動”牽引能力,加快發展高端港航服務業。力爭到2027年集裝箱吞吐量達4000萬標箱、貨郵吞吐量達150萬噸、快遞業務量超231億件、“義新歐”中歐班列開行數超3000列、保稅燃料油直供量超1000萬噸。
在先進制造業提升行動方面,打造科技創新引領區,培育發展一批重點產業集群,著力提升企業競爭力。力爭到2027年未來工廠超40家、高價值發明專利數超9.8萬個、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增速超6%。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上海自貿試驗區2013年9月在浦東正式掛牌,今年恰逢十年。全國自貿試驗區數量達到21個,基本形成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高新技術產業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53.2%,增速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吸引、集聚功能凸顯。
“六年前,作為全國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之一,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全域位于舟山。”胡真舫現場重點介紹道,從2017年誕生至今,浙江自貿試驗區為落實《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關于支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的若干措施》的改革試點任務有效實施率都達到100%。
胡真舫進一步表示,特別是圍繞油氣煉化、儲運、貿易、結算等環節,舟山片區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創新成果,如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和配額、成品油非國營貿易出口資質和配額、國際航行船舶保稅加油許可權下放、保稅燃料油混兌調等,都屬全國首創,為我國油品領域市場化改革做出了積極貢獻。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