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回爐重造,東吳兩位新生代基金經理轉崗研究員
又現基金經理“回爐重造”,轉崗研究員。
近日,東吳基金公告,王瑞、丁戈兩位基金經理卸任所有產品,并轉崗至行業研究員。任職期間,王瑞年化回報-23%,丁戈為-36%,業績慘淡或是轉崗原因。
資管行業以人才為本,從研究員打怪升級到基金經理,少則三四年,多則數十年。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公司不會輕易轉崗、辭退基金經理,尤其是內部培養的投研人才。“好研究員不一定是好基金經理,實操起來不一定適合。”
兩位東吳基金經理回爐重造
6月22日,東吳基金發布基金經理變動公告,王瑞、丁戈兩位基金經理卸任所有在管基金,并轉崗至行業研究員。
從基金經理轉至研究員,或與兩人業績不佳有關。Wind顯示,這兩位基金經理的任期業績都為負,且同類排名后1/2。
具體來看,丁戈卸任東吳新經濟、東吳阿爾法(任期年化-26.34%,同類后5%)兩只產品,在管基金清零,并轉任公司“高級行業研究員”。王瑞卸任東吳安享量化(任期年化-43.00%,同類后1%)、東吳安盈量化(任期年化-11.91%,業績排名1009/2201),并轉崗至公司“行業研究員”。
上述卸任意味著王瑞、丁戈的公募首秀,匆匆落幕,兩人的管理年限分別為一年半、兩年半。公開資料顯示,丁戈曾任中銀基金研究員,2020年9月開始擔任東吳基金專戶投資經理,2021年12月開始管理公募基金。王瑞曾任職中泰證券研究員、上海華汯資產投資經理助理,2023年1月開始管理公募基金。
通常而言,基金經理有明確的晉升路徑: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公募基金經理,如果順利的話,一位研究員通常也要4年才能升為基金經理。一位業內人士向藍鯨新聞表示,基金公司不會輕易轉崗、辭退基金經理,內部培養的基金經理更是如此。“基金經理比研究員要求的綜合素質更高些,但好研究員不一定是好基金經理,實操起來不一定適合。”
高頻換人,練兵專用基?
藍鯨新聞注意到,丁戈、王瑞卸任的這四只基金,業績從成立以來便不盡人意:1只業績為同類后40%,其余3只都為后1%。業績差的背后,是基金經理頻繁換人,平均管理時長不足1.5年,且多為新生代掌管。
以東吳安享量化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10年6月,至今共歷任10位基金經理。在業績上,該基金總回報為-13.81%,而業績基準是31.49%,同類排名129/131。東吳安盈量化則是成立8年,歷經5位基金經理單管,同類排名584/802;東吳新經濟成立15年,歷經10位基金經理單管,排名181/191;東吳阿爾法成立10年,歷經6位基金經理單獨管理,排名224/234。
而丁戈、王瑞轉崗后,接替者是徐慢、譚菁,這兩位也都是首次管理公募基金。
Wind數據顯示,東吳基金投研人員流動較大:目前共16位基金經理,近一年離任5位,新聘5位。
東吳基金成立于2004年,最新管理規模為287億元。2023年底,公司副總陳軍離職,從中銀加盟東吳,陳軍的“二次創業”以個人原因離職告敗。在職的兩年間,陳軍未能挽救東吳頹勢,自身在管的兩只基金還出現了30%以上的虧損。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