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示范黨課開講,回顧百余年來上財如何傳承“經濟匡時”紅色
東方網記者范易成6月8日報道: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也是上海財經大學東遷上海辦學103周年。百余年來,上財人如何將“經濟匡時”的紅色基因傳承延續?走進新時代,又是如何黨建領航,為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擔當作為?昨天,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第五季“偉大工程”系列示范黨課之一,“永遠跟黨走——上海財經大學黨的傳承與創新”主題黨課在學校開講,吸引師生黨員代表等700余人參加活動。

活動現場
黨課由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和師生黨員、離退休老師、校友代表共同講述,分為“紅色基因代代傳”“融合黨建創新篇”“黨建育人新風采”三個篇章,以視頻、演講、情景沙龍、主題黨日分享等形式生動展現了百余年來一代代上財人始終與黨的事業同頻共振,為中華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許濤開篇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與學校風雨同舟的關系。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學校都毫不動搖舉旗幟,堅定不移跟黨走,培養了一代代“一切為著建設祖國”的優秀人才,涌現出一批批傳播真理之光的專家學者。
多年來,眾多優秀學者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經濟理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支撐。當天,中國經濟思想發展研究院院長程霖教授講述了《真理之光:上財人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貢獻》,他回顧了學校孫冶方、許滌新、胡寄窗、談敏四位著作等身的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傳播和中國化的接力與創新。
一場離退休老教授的經濟沙龍《共產黨員永不言休》,展現了老教授們退休后仍然不忘初心,堅守使命,時刻關心著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繼續用自己的知識積累和專業素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攻堅克難,出謀劃策。三位老教授戴國強、魯品越、晁鋼令現場展示了離退休黨委“上財樂齡?經濟沙龍”討論的熱烈場面,他們圍繞國家的經濟熱點問題,分析經濟形勢,共謀強國之策。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財政與國家治理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師生黨支部支書范子英講述了學院黃天華教授畢生追求“一個人、一輩子、一部書”的堅定信念,花費30余年心血寫成《中國財政制度史》,實現了“中國的財政史一定要由中國人來寫”的學術報國夢。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