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科學種田越種越“甜”
近日,經過三年的總結試驗,玉門市全新的“飛鳥架”設施葡萄栽培模式管理技術掛果成功,為設施林果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飛鳥架”的設計使得枝蔓距離地面達1.2米以上,不僅為機械化耕作提供了便利,還為林下養殖和休閑采摘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一創新模式的引進,有助于提升葡萄生產的品質與效益,促進林果觀光采摘與林下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新途徑。
近幾年,科學種田成為玉門市探索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大法寶。從機械化、自動化到智能化。農機的發展日新月異,田野中越來越多的工作被智能農機替代,農業的發展模式也越來越多樣化,為農業提質增效和鄉村振興提供裝備和路子。
農機“一條龍” 種地更輕松
在花海鎮西泉村高標準農田棉花種植基地,棉花進入了苗期管理階段,幾臺封土機械正在轟隆作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公司承包了2130畝地種植棉花,從播種、施肥到收獲全程使用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和大型機械進行作業,有效提升了節水、節肥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工和機械成本。”甘肅久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雪兵說。
要知道,在20世紀60年代,花海鎮是玉門棉花的主產區,但隨著生產成本的大幅攀升,棉花的效益不斷降低。2016年,棉花產業出現了消亡?,F如今,科學種田,讓昔日的棉花產業漸漸煥發新機,為群眾增收致富注入“強心劑”。
實施高標準農田后,花海鎮以“企業+種植大戶+農戶聯合種植”的經營模式發展棉花種植產業,種植棉花1.3萬畝。在種植過程中,打破了以往傳統農戶分散種植模式,土地碎片化問題得以解決,水、土等農業資源利用率和機械化作業程度顯著提高。采取統一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技術實施、病蟲害防治、機械收獲,實現從耕、種、管、收到銷售全程機械化“一條龍”。
數字化管理打造“智慧田”
在黃閘灣鎮黃花營村的萬畝水肥一體化高標準農田示范點,全程機械化作業,暗網管灌,水肥一體化、智慧監管系統等現代農業技術集成應用……現代農業氣息撲面而來。
2023年,玉門市在黃花營村萬畝高標準農田建成了數字農田建設管理系統,集合工程監管、農田規劃、病蟲監測、土壤測控、水肥管控、氣象測報、物候觀測、田間管理、智慧農機、質量追溯等,通過精準化管理,能夠準確及時掌握作物需水需肥時機和用量,確保了作物科學種植、精細管理、豐產增收。
同時,先行先試2000畝智慧管理農田,引進優良品種、北斗導航系統、精量播種、水溶專用肥、干播濕出、水肥一體化滴灌和空地一體植保等關鍵技術,試驗推廣的小麥淺埋滴灌種植模式,畝均產量達500公斤以上;推行的玉米寬窄行密植水肥調控噸糧田種植技術、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試驗示范也將大幅提升種植水平、促進節本增效。
“節本增效顯著,農民的收入自然水漲船高,據統計,2024年一季度玉門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7元,同比增長7.5%。”玉門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馬玉軍說。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