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論道|城際“地鐵化”,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疾馳
本報評論員 胡光旗
四線貫通、橫跨五城,大灣區城際的“超級橫軸”已經形成,軌道上的大灣區正在加速奔馳。5月26日,廣佛南環、佛莞城際正式投入運營。新開的城際線路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相連,實現“四線”貫通運營,形成一條橫跨五座城市、全長258公里的交通“大動脈”,一日之內游遍廣佛莞肇惠五城已成為現實。
為滿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四線”貫通運營后將全面啟用“站站停+大站快車”公交化運營模式,執行“肇慶站—小金口站”和“佛山西站—小金口站”交路,平均行車間隔為26分鐘,采用“12306+城際鐵路公交化多元支付”雙票務系統,因此被稱為灣區“大號地鐵”。
根據12306網站,即將開通的廣佛南環城際全程票價為21元,佛莞城際(番禺站—東莞西站)全程票價為22元。從肇慶站到惠州的小金口站,連接肇慶、佛山、廣州、東莞、惠州五市,“四線”貫通運營的全程票價為153元,約0.59元/公里。城際線路對于沒有互通地鐵的城市將有更加重大的意義。從廣州到肇慶站、惠州小金口站,搭乘廣東城際線路分別為69元、82元,且可直達旅游景點和城市中心。走在肇慶、吃在佛山、買在廣州、玩在東莞、游在惠州,這條橫貫五市的東西走向大動脈,讓幾座城市之間的通勤距離進一步縮短。
從城際經過的站點來看,從西至東,串起佛山的工業強鎮、廣州重點交通樞紐,以及東莞經濟強區和惠州中心城區。這是一個GDP超六萬億,人口超5000萬的“超級區域”,五市之間城軌的便捷連通,對于區域間便利人口出行、強化要素流動、優化資源配置都有重要意義,可以預見的是,“跨市上班”或將成為越來越多大灣區居民的選擇。
為何這條“跨市地鐵”受到各地的廣泛關注?城際鐵路早已不是新鮮事,“廣佛線”等跨市地鐵也已運行多年,但城際鐵路項目與鄰近城市地鐵網實現設施共享、過軌運行的做法,卻并不多見。過去,鐵路系統主要解決長距離的跨省跨市出行,以高鐵和城際為代表;城市內部交通系統主要解決城市內部不同板塊和人員流動的需要,以地鐵和輕軌為代表,兩類系統互不隸屬,獨立發揮作用。高鐵和城際的優勢在于速度快,地鐵的優勢在于載客量高和覆蓋站點多。但隨著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快速拓展以及區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客觀上要求打破城市之間的交通壁壘,實現不同城市之間的深度互聯互通,那么將城際和地鐵的優勢結合起來,共同發揮作用,就成為當仁不讓的選擇。以地鐵的模式運營城際,打造“城際地鐵”,將城際快速的優點和地鐵覆蓋面廣和經停站點多的優勢結合起來,讓這幾座城市的居民能實現“跨市如跨區”。
不過,盡管“大號地鐵”的開通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卻十分考驗運營者的智慧和經驗。經濟總量、財政情況、債務負擔、還款壓力、人口流量、票價設計等環節均需要不斷調整優化,以保證這條大灣區橫向主動脈的穩定持續經營。線路開通之后的經濟和社會效應,也應持續關注和監測,做好政策評估。
未來,相信“地鐵化城際”的模式將在大灣區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的連接還會更加緊密,灣區城市之間的多向溝通連接也會越來越便捷,軌道上的大灣區還將持續提速。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