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高校1+1+1聯合資助計劃”實施,設立近9000萬元種子資金池
近日,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和香港浸會大學簽署《關于共同支持開展深度科技合作的工作計劃》(簡稱《工作計劃》)合作協議,三方投入資金總共近9000萬元設立種子資金池,以開展深度科技合作研究計劃,并在實驗設施、人才培訓等方面加強合作。
《工作計劃》旨在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發揮香港高等院校及其廣東合辦院校的綜合優勢。該計劃支持粵港一地兩校的團隊深化科技合作,積極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并促進原創性、以創新研究為導向的合作研究項目,提升兩地科研的廣度與深度,以響應國家及大灣區的重大科技需求。
根據《工作計劃》,三方會實施“粵港高校1+1+1聯合資助計劃”。在2024-2026年期間,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每年投入1000萬元人民幣,北師港浸大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萬元人民幣,香港浸會大學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萬港元,作為科研種子基金,每年資助不超過10個聯合研究團隊與研究計劃。研究項目會重點覆蓋數據科學、人工智能及跨學科應用等策略性領域。
此外,資助計劃還鼓勵建立創新平臺和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以及積極推動國際科技和人才合作等,三方還會舉辦研討會及聯合學術年會。
“香港浸會大學是最早在內地辦學的香港高校。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范大學合辦的北師港浸大現在已有相當的規模,學生人數逾9000名。”北師港浸大校長陳致表示,接下來,將在創新科技、人才引進、學科建設等領域進行創新的探索,配合國家發展戰略,為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融合和創新貢獻力量。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衛炳江表示,此次計劃成功結合粵港兩地的資源和優勢,并發揮香港浸會大學與北師港浸大“一校兩園”的策略定位,可以促進更多創新、具重大科學價值的協作項目,激發跨領域的創新和轉化。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