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正方形與長方形
餐桌是家里最重要的一張桌子,中式的以前多是正方形,名曰八仙桌,意為可容八人用膳。后來圓桌漸漸流行,大的中間還有一個圓形轉盤,專供放菜之用。這個小發明我覺得比什么無人超市、刷臉支付等大發明實惠得多,它給食客用膳時帶來極大的方便。

一般中式餐桌就是用來放菜肴放餐具,很少有在餐桌上放上很多裝飾、花卉之類,即使是宴請。那是因為一般中式宴請的菜肴非常豐富,熱盆、熱炒、大菜、湯、點心、水果、酒、飲料等放滿了整張餐桌,哪有地方放裝飾品。放在桌上的,要都可以吃的,除了餐具。客人來赴宴也總會帶上禮物。禮物輕重根據客人與主人關系,以及時間點、宴會目的等,有很大上落。開宴之間,主人常為客人夾菜,客人也會擅自離座跑去給主人敬酒。氣氛熱烈,充滿歡笑。
相比西式餐桌風俗,可謂完全不同。西式餐桌全是長方形。餐桌的布置比較考究,尤其在宴請時,會鋪上一層漂亮的臺布。中間一定放上鮮花,甚至幾個精致的蠟燭臺,燭光耀耀。全套漂亮的餐具。高雅與藝術感,是他們追求的。不過再漂亮的東西,也不能吃噢!相比中式餐桌,除了餐具,都是可以吃的;放上來就是為了吃,不是為了看。重點有點不一樣。
美國人的餐桌,布置好后,中間會放些面包、黃油、調味品等。由于西式家宴菜肴一般比較簡單:濃湯、生菜色拉、正菜、甜點、酒、飲料、咖啡。每次主人完成一道菜后就分給所有食客。然后就拿走了。食客各自吃自己的,中間沒有供給食客們夾菜的菜盆放在那里,所以中間就可以放上鮮花了。客人們來赴宴也會帶來禮物。一般很簡單:一瓶酒或者一束花或者一盒巧克力。用餐期間,人們輕聲笑談,從來不會跑來跑去給某人敬酒。喝酒大致中間碰下杯即可。相比中式的,西式的比較冷靜、優雅,講究形式。兩種餐桌風俗各有長短。
中式餐桌風格里有一點最要改進的,就是一桌人,甚至一桌陌生人一起用膳,都用一雙筷子從自己嘴里抽出再去中間夾菜,重復又重復。這無疑增加了疾病傳播風險。最近我遇到幾家上海大飯店給用膳者每人兩雙筷子,我特高興。不過很快我發覺基本行不通。除了我很熟練無混淆地使用兩雙筷子,其他人經常不習慣使用。即使兩雙顏色不同,一雙公,一雙私,可他們記不住哪雙是公,哪雙是私。用好也不放固定位置。輪流著用等于不分。有的干脆用一雙筷子解決一切,反正也沒人會講。的確,我看到也只能默默無聲。我感謝這些飯店所做的努力,相比某些飯店他們根本不在乎。有一家,當我要求他們多給些筷子時,服務員用眼睛瞪我幾秒鐘,仿佛是說:你是來吃飯的還是來吃筷子的?
要改變這個壞習慣還得靠衛生部門、飲食行業多多宣傳,食客也多多配合,才能漸漸奏效。??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