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缺玲,含“騰”量高騰哥有點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宇
本季最后一期《王牌對王牌》終于落幕,缺少了黃金搭檔賈玲的沈騰在被問及給自己在這一季中的表現打多少分時,他說:因為缺了一個玲(0),他給自己打10分。不管是諧音梗還是語帶雙關,除了沈騰的謙虛之外,大部分觀眾都覺得他所言非虛,缺少了賈玲的神搭配、神助攻,沈騰疲態初顯。隨著節目創新度和陪伴感的增加,作為節目靈魂人物的他和節目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作為一檔熱度很高的綜藝真人秀,已經走過8季的〈王牌對王牌〉,像《奔跑吧》《極限挑戰》等頭部綜藝一樣,都有著換人的尷尬。尤其是觀眾已經把定位是“室內競技真人秀”的《王牌對王牌》看成了解壓神器——喜劇綜藝,常駐MC的幽默搞笑屬性那是相當重要。從第三季開始沈騰、賈玲就加入了該節目,經過四季的磨合,沈騰、賈玲、關曉彤、華晨宇、宋亞軒組成的“王牌家族”已然成了觀眾心中的“開心飯搭子”,周末大家總是一邊埋怨著看他們玩老游戲一邊爆笑著安慰自己并將他們一次次送上熱搜,畢竟誰不想要快樂呢。
“王牌家族”中沈騰賈玲已經形成了高辨識度的互動模式,賈不離騰,騰不離賈,看起來那叫一個舒服。賈玲的缺席大大降低了大家對第八季《王牌》的好看預期,沒有了賈玲,節目的含騰量必須要增加才能保持好勢頭,騰哥擔子重壓力大是自然的。
坊間說節目組請來沙溢、楊迪和唐嫣三個“王牌好友”,目的就是補賈玲留下的快樂空缺。雖然沙溢、楊迪是綜藝玩家,也是該節目的常客,但畢竟是和三個“好友”一塊玩,沈騰不可能像和賈玲在一起時那樣撒歡接梗拋梗,一個梗還可能順便來個二番三番,笑點較為密集。互化尷尬,互相成就,兩人有種此消彼長雙向奔赴之感,即便是老游戲也能被玩出新意。和王牌好友合作起來實際感受如何,沈騰和節目組是最有發言權的。作為觀眾的我們只能從節目效果和王牌戰隊在節目中的表現看出些端倪。
這一季《王牌》玩的主要還是傳聲筒、接歌詞、你比劃我猜等老游戲,失敗了仍是淋雨、被潑水的老懲罰,千年老游戲要在這一季玩出可笑又流暢的體驗,主要在王牌戰隊和王牌好友、嘉賓之間的配合。整季節目下來看,沈騰和沙溢、楊迪之間倒也和諧,只是作為珠聯璧合的接拋梗和爆笑場景不是很多,大家仍處于摸索中。畢竟《王牌》的節目屬性需要參與者高熟悉度和高配合度,即便各自的業務能力都很強,但一味單邊發揮肯定不行,需得互相配合和成就;可只是一味配合也不中,還要在需要你時于集體中爆發個體的高光時刻。
從節目效果看,沙溢的搞笑水平不在沈騰之下,但控場能力不如沈騰和賈玲,與嘉賓互動的火花不多;游走于各大綜藝的楊迪,因與該節目導演的同學關系,不僅是“關系戶”,還曾因答題準確率極高被懷疑提前“偷題”。但這次作為“王牌好友”卻有點尷尬,一是有沙溢和沈騰打配合,他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知該如何發揮;二是他的搞笑套路比較單一,一旦發揮起來很多觀眾會覺得有些吵鬧。
節目靈魂人物沈騰依然能打,游戲“偷工減料”還能玩出笑點,語言包袱靈活多變,幾乎能隨時跟上,“笑點制造機”名不虛傳,但因為賈玲的缺席,他拋的梗有時眾人會慢半拍才接,有時候他需要有意無意地再強調一嘴“包袱”。除了與嘉賓互動,他還要協調王牌好友的優勢發揮,更要時不時關心一下關曉彤、華晨宇和宋亞軒的進度,點一下他們讓年輕人多表現,畢竟這三個人承載著節目吸引年輕人吸引流量的大任,老帶新是作為前輩和節目核心人物的沈騰必須要承擔的。而之前賈玲在時這類輔線任務她會做不少,比如,會經常關曉彤他們,讓綜藝感較少的年輕人多說話多鍛煉,找找屬于他們的綜藝高光時刻,而不是做個工具人在需要的時候唱個歌、跳個舞。
所以真的是替沈騰累啊,有時候即便見他面露疲憊也不忍心苛責,畢竟分身乏術,沒有顧此失彼已經很不容易了。那些觀眾厭惡的插播廣告時段,主持人沈濤強調節目主題和內容,上高度的時候,無意掃過的鏡頭中沈騰常常面帶疲憊,但只要鏡頭懟到正面就是一張認真搞笑工作的臉。常常想,沈騰玩游戲時“藏奸耍滑”大概是半真半假的吧?一方面是他在運動方面是真的懶,二是和老隊友、新嘉賓把老游戲玩出新感覺,需要臨場發揮,這身體和頭腦同時并用難免顧此失彼,那就保留取腦力出笑果了。
作為有品牌效應的頭部綜藝,觀眾對它們的體驗預期明確又清晰,不僅僅是《王牌》,還有《奔跑吧》《極挑》等,能在各類長視頻橫行的傳播格局中保持觀眾的信任和喜愛,這一點彌足珍貴,也因此各大平臺都視頭部綜藝為寶貝,通過各種方式保持其品質、熱度和觀眾的忠誠度。早就開啟變通、轉型之路的《王牌》,這些年有很多主題相當正能量,也很貼近當下生活。到第八季時文化被視為內容創新的驅動力,節目試圖在給觀眾提供快樂(情緒價值)的同時,嘗試向提供多維價值輸出的“國民綜藝”進發。
這些年《王牌》一直受到詬病的三大問題:千年不換的游戲;游戲和主題內容脫節;華晨宇、關曉彤、宋亞軒的歌舞表演常常與主題內容無關,這一季有了明顯改進,除了增加了“禍從口出”的盲猜新游戲外,家族成員、好友們從游戲到表演與主題內容的關聯度加強了。比如,在被批最爛的第四期節目中,華晨宇與新浙派古琴第三代傳承人徐君躍古琴與歌曲的“穿越時空的合作”,關曉彤與著名青年舞蹈家張傲月的國風舞蹈《飛天》,有著敦煌壁畫般的國風美感。
再比如,觀眾評價度頗高的第五期節目博物館奇妙日中,王牌全員穿著帶有國寶文物元素的服裝,化身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為獲取自己的身份信息,展開了“同舟共濟”等一輪輪趣味互動,沈騰“哥哥力”爆棚,全力保護華晨宇和關曉彤!一個文物就是一段歷史,作為解開歷史謎題的文化鑰匙,當他們每人都化身一種文物,述說著在海外流浪盼望回歸的急切心情,真的令人動容。第七期節目中,盡管大家早知道沈騰與“武林至寶”無關,但他能夠親自下場且腦洞大開獨創 “王老舞”,成就了楊麗萍講述的孔雀舞和傣族舞蹈動作道法自然和生活得專業性。
說到底,創新也好,增加文化含量也罷,關鍵是節目主題內容的落地。除了節目組邀請相關專業人士來簡短闡述與主題鏈接,主持人沈濤的點睛外,只要靠以沈騰為首的王牌家族和嘉賓,能夠將主題內容真正貫徹到時長占99%的游戲互動和舞臺表演中,節目質量才會更上一層樓,更有吸引力。
在這檔陪伴感日漸深厚和創新要求日漸提升的節目中,靈魂人物沈騰的疲累似乎才剛剛開始,不拼體力的騰哥大家可以理解,但動腦子出不來創意和包袱的騰哥,大家肯定不會喜歡。所以,加油吧,騰哥!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