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麥樂村》:醫者仁心澆灌中非友誼之花
【視聽觀察】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 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
近日,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播出,獲得各界關注。該劇以中國援外醫療隊遠赴非洲的工作生活為主線,講述中國援外醫療隊在非洲救死扶傷、與當地人民建立深厚友誼的故事。在宏大的主題下,《歡迎來到麥樂村》構建遠在非洲“麥樂村”的敘事空間,塑造馬嘉、江大喬、武梅等代表人物,并以客觀細膩的細節刻畫呈現中國援外醫務工作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和非洲的社會人文圖景,實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創新藝術表達。
1963年,我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開啟了援外醫療的歷程。60多年來,我國累計向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隊員3萬余人次。他們遠赴他鄉,兢兢業業地踐行著醫者仁心的使命與行醫萬里的豪情。以凸顯中國醫療隊的大愛無疆為主題,不僅為《歡迎來到麥樂村》的創作指明了方向,也為作品賦予了一種深邃而又真摯的美感。
具體到劇集的敘事中,《歡迎來到麥樂村》堅持平視的創作視角,以鮮活的個體故事為援外醫療作出生動注解。主人公馬嘉是一位專業水平突出且責任心強的援外醫生,也是妻子的丈夫、父母的孩子。在投入援外醫療事業時,他內心懷揣著在廣闊土地上治病救人、促進中非人民情感交流的理想信念,卻也飽含著對家人的愛和愧疚。初到非洲時,他一度難以適應當地的情況,面對病人不理解、當地醫院管理制度特殊等重重困難一籌莫展。但當感受非洲大地的脈搏,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和生活習慣后,他被來自這片熱土的力量所打動,逐漸從徘徊迷茫走向堅定奉獻。還有多次援外支邊的醫生江大喬、性格直爽的護士長武梅,以及非洲當地醫務工作者、華商、媒體工作者、跨國青年創業者等,多種角色的共同演繹讓中國援外醫療落實到了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成長故事中,形成一幅中國援外醫療事業的溫暖圖景。
《歡迎來到麥樂村》的創作者還聚焦中國援外醫療隊與非洲人民建立起的深情厚誼。結尾處,江大喬意外中彈,迪斯馬斯和蘇萊曼兩位非洲醫生用中國醫療隊留下的技術,在非洲人民義務獻血的支持下完成了手術。這段情節昭示著,中國人民與非洲人民之間的互助關系已轉化為更加緊密的情感關系。該劇還在片尾插入“致敬專輯”《一起走過的日子——援外醫療影像志》短片,由中國援外醫療隊隊員出鏡講述自己在異國他鄉的親身經歷,其中很多是他們與非洲人民交往互助的難忘故事。這些真實講述與劇中的情節形成呼應,有效實現了對情感和精神的升華。至此,創作不僅將生命至上的人文理念落在實處,還將援外醫療事業的奉獻之美以及國與國、人與人之間心靈相通的情感之美詮釋得淋漓盡致。
為了盡可能真實、生動地呈現這段承載中非深厚友誼的故事,《歡迎來到麥樂村》不僅組織導演、編劇、美術、攝影、制片等主創赴非調研,走訪三組醫療隊,五家當地醫院,進入多家當地民居體驗生活,還采訪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援外醫療隊隊員,查閱數百萬字的書籍、資料。正是在創作者一步步深入生活、探查醫療隊的煙火日常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中國醫療隊不畏艱險、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體會到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視生命的博大情懷,更理解了中非之間歷久彌堅的殷切情誼。
(作者:呂帆,系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音視頻辦主任)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