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實施20年 探香港內地電影合作新機遇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徐雪瑩)“影像無間:合拍制下的商業影片類型化歷程”論壇及電影放映活動13日在北京舉行,香港與內地電影產業代表、學者等共同探討《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協議)實施20周年以來兩地電影業的合作成果與發展機遇。
1月13日,“影像無間:合拍制下的商業影片類型化歷程”論壇及電影放映活動在北京舉行。圖為香港駐京辦主任鄭偉源在主題論壇上致辭。 (香港駐京辦供圖)
香港駐京辦主任鄭偉源致辭指出,CEPA協議進一步鼓勵香港與內地發展合拍模式。通過該協議,香港與內地電影業實現優勢互補,合力打造華語電影品牌。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將繼續發揮所長,為推廣華語電影和中華文化貢獻力量。
主題論壇環節,博納影業集團行政總裁蔣德富,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總監利雅博,內地影評人、制片人、紀錄片導演魏君子,及香港著名編劇和電影《風暴》導演袁錦麟回溯了合拍制下商業影片的類型化發展歷程。
1月13日,(從左至右)香港著名編劇和《風暴》導演袁錦麟,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總監利雅博,博納影業集團行政總裁蔣德富,以及內地影評人、制片人、紀錄片導演魏君子在主題論壇上互動交流。 (香港駐京辦供圖)
魏君子表示,香港動作片是世界電影類型片中很重要的存在,以此為代表的成熟工業體系深刻影響了內地電影人和電影制作。在利雅博看來,自CEPA實施至今,是香港電影高速發展的20年。若沒有內地市場全面開放,香港電影不可能擁有今天的影響力與票房成績。
“主旋律電影就應該是商業片,非常適合與香港電影結合。”談及近些年出品的主旋律系列影片和香港影人的合作,蔣德富如是表示。而在大量高口碑作品誕生的同時,兩地影人、影業交流越發密切。袁錦麟回答現場觀眾提問時說,自己在香港浸會大學教授電影相關專業,超九成是內地學生,近年來諸多合拍片里,也有大量核心創作人員來自內地。
活動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與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攜手舉辦。活動期間,《風暴》《紅海行動》和《無雙》等香港和內地合拍片在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當代MOMA店)放映,逾500位觀眾觀影。(完)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