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革命博物館主題MV《紅巷里的光》發(fā)布!
金秋十月,武漢革命博物館“我在紅巷講黨史”主題曲《紅巷里的光》MV正式發(fā)布。歌曲《紅巷里的光》是以紅巷沉浸式學習實踐中的所見所感為創(chuàng)作靈感 ,用質樸有力的歌詞、沁入人心的曲調,譜寫屬于新一代青年的共同心聲,傳承由黨鑄就的偉大精神。
武漢革命博物館位于武昌紅巷13號,《紅巷里的光》MV創(chuàng)作以武漢革命博物館的三大舊址:農民運動講習所、毛澤東舊居、中共五大舊址以及廉政館為主體,以什么是信仰為立意,以中國共產黨發(fā)展史為隱藏線索。展現(xiàn)了博物館為代表的當代青年,少年組成的紅巷志愿者講解員的精神面貌。也展現(xiàn)了“紅巷”在黨史發(fā)展中處于的重要地位。
這首歌曲的詞作者王丹竹這樣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感受:行走在紅巷里的武漢革命博物館,聆聽講解員講述革命先輩英勇無畏、堅定理想信念的歷史故事,似乎有一束光照進了我的心房,讓我緊跟先輩腳步、堅定理想信念、奉獻青春、建功立業(yè)的信念也變得異常堅定。為了將這種思想情感準確的表達出來,王丹竹成了武漢革命博物館的“常客”。王丹竹說:“我每一次來武漢革命博物館,中共五大會址、毛澤東舊居、武昌農講所舊址和這條紅巷,都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歷經5-6稿的修改,在華中師范大學李芳、許曾等老師的指導下,他終于把這份情感通過歌曲形式完整的表現(xiàn)出來,表達新時代青年的赤子之情。
這部MV由知名導演董元慶執(zhí)導。董元慶作為電影導演,在拍攝制作這部MV時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他介紹這部MV的創(chuàng)作立意:“我們在這部作品中講述了過去由一群抱有理想,心懷信仰的一群年輕的革命開拓者創(chuàng)造的歷史傳奇,展現(xiàn)了新時代接班人講述革命故事的精神面貌。期望用這首MV能在新時代下激勵當代青年,牢記歷史,不忘初心。將先烈們的信仰之光不斷傳承”。
談及制作的手法時,董元慶導演介紹道:“這次創(chuàng)作上采用的部分電影資料和歷史資料,用來鋪墊一條隱藏的黨史發(fā)展線索,同時將館內的主要場景與歷史資料平行剪輯的蒙塔奇敘述手法,既幫助觀眾清晰的了解到我館舊址在黨史發(fā)展中處于的重要歷史地位,而不僅僅將該片視為我館宣傳片,同時高舉信仰的旗幟,將MV的主題上升到更具普適價值的高度,更加有利于未來多方的傳播與推廣”。
紅巷,曾經走出了一代代披荊斬棘的革命志士,毛澤東和許多共產黨人曾在此居住,黨的第一個紀律檢查機關,也在此誕生。紅巷記錄著革命先烈與武漢的傳奇。時過近百年,巷子褪去塵煙,歸于日常的生活。而紅色精神,還在通過博物館繼續(xù)傳承。
“我在紅巷講黨史”是武漢革命博物館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傾力打造的品牌紅色IP,包含“紅巷里的思政課”“我在紅巷講黨史”文藝宣講、“武漢1927”沉浸式思政課、“紅巷苗苗研學營”“紅色課堂進校園”“我們的節(jié)日”等多個精品社教子項目,每年開展線上線下品牌社教活動一百余場。
習近平總書記10月8日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指示中,強調宣傳工作要守正創(chuàng)新。制作《紅巷里的光》MV是武漢革命博物館社教宣傳工作一次積極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紅色基因之傳承始終如一,文化育人之情懷歷久彌新,武漢革命博物館將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紅色底色,傳承紅色基因,擦亮“我在紅巷講黨史”紅色品牌,讓紅巷里的“光”煥發(fā)出新時代的光彩,吸引更多人入紅巷,尋明亮的光。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