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新能源汽車充電“最后一公里”
作為電力供應的“最后一公里”,配電網的設施布局不僅與地方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也深刻影響著新能源汽車充電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穩定增長,滲透率逐漸提升,如何護航新能源汽車充電的“最后一公里”,成為包括電力公司、充電樁運營方在內的上下游各方共同面對的課題。
國家能源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9%,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2.8%。與此同時,電力負荷“冬夏”雙高峰特征日趨明顯,夏季降溫用電負荷占全國最大用電負荷比重達三成,部分省份比重甚至超過40%。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認同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化、使用成本和出行便捷度等方面的優勢,這促使更多人愿意購買新能源汽車。”汽車行業分析師孫巍分析說,只有讓消費者感到充電無憂、用車安全、續航里程不焦慮,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才能持續提升。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為了在“迎峰度夏”和“護航新能源汽車充電最后一公里”的挑戰中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有千千萬萬名電網青年奮戰在一線。國網浙江嘉善縣供電公司青年職工葛琪就是其中之一。
從2016年起,葛琪組建的創新團隊經過多輪研發,推出了國內首個配電自動化專用智能信息聯調儀器——配電自動化智能仿真測試儀,填補了行業空白。
記者了解到,該智能仿真測試儀不僅提升了配電自動化的調試效率,還降低了運維成本。過去,調試驗收8個開關間隔的三遙信號最少需要3人協作,單次耗時約160分鐘;如今,通過該裝置,運維人員只需一鍵即可完成,單次耗時僅約30分鐘,最高省時80%。
2021年,在國網嘉善縣供電公司支持下,葛琪與國網浙江電力雙創中心合作對裝置進行成果轉化,以便后續上市推廣。一年后,經過數次迭代升級,裝置成為嘉興首個上架國網浙江電力電商平臺的產品,累計售出9臺,銷售額近200萬元,并在浙江、河北、西藏等多地投入使用。
“以前做一個配網規劃要3個月,現在全流程自動生成,滿打滿算只要 兩周。”在嘉善電網經歷迎峰度夏的考驗后,國網嘉善縣供電公司發展建設部副主任胡晟通過配電網數字孿生自動規劃系統,對全縣配電網開啟新一輪“診斷體檢”及縣域配電網規劃滾動修編。他告訴記者,日常人工診斷也能通過機器診斷常態化運行,不僅更快,還更加精準。
據介紹,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推進,近年來嘉善縣城鄉格局、產業布局復雜多變,對配電網規劃落地造成影響。同時,受限于配網設施規模龐大,加之源網荷儲、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等新型用電設施持續接入,給配電網進行科學精準規劃帶來更多挑戰。
為了解決上述痛點,提升配電網規劃的高效性、科學性和可行性,近期國網嘉善縣供電公司依托“網上電網”平臺,開發出配電網數字孿生自動規劃系統,實現電網現狀診斷、變電站布點等配電網規劃項目的全流程自動生成。
“大家出門會用到地圖導航,設定好目的地就會自動規劃行程。這個算法也是相同原理,可以看作是配電網的‘導航’。”胡晟介紹說,依托智能布點布線技術,只要前期在系統中設定線路限額、路徑最短、成本最優、廊道資源等邊界條件,通過算法尋優迭代即可自動生成配電網遠景網架,為縣域范圍配電網提供最優解的互聯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居于全國前列的浙江省,今年首次將公共充電設施建設納入民生實事項目。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擁有新能源汽車超250萬輛,年充電量超60億千瓦時。為了進一步建設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浙江將新建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兩萬個以上、其中農村1萬個以上。
這意味著,僅浙江省內,越織越密、車主使用愈發便捷的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網絡,將深刻影響配電網的設施布局轉型。
國網嘉善縣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配電網數字孿生自動規劃系統已獲11項專利,并在浙江省7個地市推廣應用。公司下一步將結合應用實際,繼續探索新功能研發運用,并逐步增強系統算法的精準性、科學性與適應性,使其進一步適用于全國各農村、海島、山區等特殊環境,走好電力供應的“最后一公里”,為新能源汽車充換電保駕護航。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