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業內 正文

我國科學家研制出首款具仿生三維架構的電子皮膚

作者:網絡 時間:2024-06-05 06:31 點擊:
導讀: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魏夢佳)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張一慧教授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維架構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可在物理層面實現對壓力、摩擦力和應變三種力學信號的同步解碼和感知,對壓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約為0.1毫米,接近于真實皮膚。該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志上發表。

  張一慧介紹,皮膚之所以能敏銳感知力學信號,是因為其內部有很多高密度排列且具有三維空間分布的觸覺感受細胞,能準確感知外界刺激。在電子皮膚研制中,要能同時識別和解碼壓力、摩擦力和應變信號,實現準確的觸覺感知,極具挑戰。

  團隊首次提出具有三維架構的電子皮膚設計概念,研制出的仿生三維電子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各部分質地均與人體皮膚中的對應層相近。傳感器及電路在皮膚內深淺分布,其中部分傳感器更靠近皮膚表面,對外部作用力高度敏感,分布于深處的傳感器則對皮膚變形更為敏感。

  “比如我們一塊食指指尖大小的電子皮膚內就擁有240個金屬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每個僅有兩三百微米,其空間分布上與人體皮膚中觸覺感受細胞的分布相近。”張一慧說,當電子皮膚觸摸外界物體時,其內部眾多傳感器會協同工作。傳感器收集到的信號會經過系列傳輸和提取處理,再結合深度學習算法,使電子皮膚能精確感知物體的軟硬和形狀。

  “電子皮膚實際上是模仿人類皮膚感知功能的一種新型傳感器,未來可裝于醫療機器人指尖進行早期診療,還可像創口貼一樣貼在人的皮膚上實時監測血氧、心率等健康數據。”張一慧認為,這款仿生三維電子皮膚為電子皮膚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新路徑,在工業機器人、生物檢測、生物醫療、人機交互等多方面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4138443號

蘇公網安備32130202081338號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只用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m.shengcaiquan.cn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旺苍县| 会昌县| 丘北县| 盱眙县| 自治县| 喀什市| 赤城县| 陆丰市| 峡江县| 福鼎市| 绵竹市| 图们市| 贡嘎县| 格尔木市| 岱山县| 翁源县| 清丰县| 威远县| 濮阳市| 新蔡县| 通河县| 晋城| 孟连| 治多县| 西昌市| 咸丰县| 淳安县| 九寨沟县| 昌乐县| 克拉玛依市| 保定市| 连山| 信丰县| 成都市| 明水县| 菏泽市| 重庆市| 府谷县| 博客| 偏关县| 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