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業內 正文

新研究揭示龜殼可記錄放射性污染

作者:admin 時間:2023-08-29 06:07 點擊:
導讀: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近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海龜和陸龜的龜殼可儲存長達數十年的放射性污染記錄。這項研究可能有助長期監測自然界中的放射性核素。

新研究揭示龜殼可記錄放射性污染(圖1)

  2018年10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亞科莫多國家公園海域,一只海龜在珊瑚叢中休息。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檢測生物體中放射性核素的積累有許多難點。例如,樹木的年輪是循序生成的,但放射性核素可以在木材中的年輪之間擴散,因此這樣產生的時序記錄不可靠。為此,研究人員把解決相關挑戰的希望放在海龜和陸龜殼上的堅硬鱗甲上――這些鱗甲分層生長,一旦類似指甲的鱗甲材料沉積下來并與其他身體組織分離,它會帶上有效的時間戳記,這或許有助記錄放射性污染。

  為驗證這一假設,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從博物館中選取了4個龜類標本并從鱗甲上取樣,這幾只龜來自不同地區,都曾在存活時暴露于核物質下。其中兩只龜生活的地區在20世紀中期進行過核武器試驗,另外兩只龜來自核廢料污染的地區。研究人員還選取了與核活動無關地區的沙漠龜作為對照樣本。

  研究人員對龜類鱗甲樣本的化學分析顯示,上述4只來自核污染場所的龜殼中含有少量放射性核素鈾。其中,1955年至1962年生活在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附近的一只東部箱龜的鱗甲中留下了鈾的標記,這個時間段與當地核廢料排放的時間相吻合。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按時間順序呈現的鈾的標記可以用來構建生態系統的放射性污染歷史。

  研究人員表示,考慮到只需要分析非常少量的殼組織,這項技術或能通過非侵入性的方式用于活的海龜和陸龜,利用龜類長期監測自然界中的放射性核素情況。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4138443號

蘇公網安備32130202081338號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只用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m.shengcaiquan.cn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乡县| 泰州市| 连云港市| 平山县| 赫章县| 新建县| 鹤庆县| 保定市| 胶州市| 同仁县| 庆安县| 闸北区| 临沭县| 裕民县| 明星| 文水县| 湘阴县| 柳江县| 孟津县| 建瓯市| 梅河口市| 开封县| 抚宁县| 尼玛县| 金溪县| 左云县| 麻江县| 孙吴县| 仁布县| 治县。| 乐亭县| 凌云县| 烟台市| 喜德县| 彭泽县| 德保县| 昌宁县| 屯留县| 道孚县| 陇川县| 江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