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飽死得越早?
前段時間,長江大學的一名老師火了,在課堂上,他提到:“偉人讀了800多本書,你們讀了8本沒有!你們在搞什么呀!”
有位網友在下面弱弱地評論道:“就干飯,主打一個恩格爾系數。”
“民以食為天”,大家都愛干飯,吃飯這事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但是有坊間傳言說:“吃得越飽,死得越早。”到底有沒有這么離譜?!這句話有科學依據嗎?
今天就一起來重新定義“吃飯”,別讓身體毀在吃飯這小事上!
吃得太飽,易傷身體
01 “過度飲食”的危害
■①危害腸胃。有些朋友每次吃飯都要吃到撐才肯罷休,但這是很傷身體的。要知道,如果你每一餐都吃得很飽,會讓腸胃長期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
久而久之,就很容易造成胃黏膜屏障受損和腸胃功能紊亂。將腸胃想象成一個氣球,吹得越大,那很容易就會爆了。
■②導致肥胖。我們如果吃太多又不運動,極容易得肥胖癥。而肥胖是很多慢性疾病的誘發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
研究表明,過度飲食的人如果每日能減少25%~30%的飲食攝入量,可以幫助他們更好控制體重,以及調控血壓、血糖、血脂等,有效改善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③導致反應遲鈍。很多朋友應該有這樣的體會,每次吃飽后總感覺昏昏欲睡、沒有精神。
這是因為咱們吃飽后,全身的血液大多跑去幫助腸胃消化食物了,大腦就容易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從而出現提不起精神、反應遲鈍的表現。
因此,吃得太飽,還可能讓人變傻哦!
所以說,過度飲食不可取,那怎樣才算是適度飲食呢?
02 “適度飲食”的標準
俗話說:“飯吃七分飽。”七分飽,就是適度飲食的標準。
七分飽,通常指我們吃飯時,發現自己對食物的熱情下降了,進食速度也明顯變慢,此時若撤掉食物,到下一餐前也不會感到饑餓。
七分飽就是剛剛好,既能保證機體正常運作,還能保持健康哦!
03 如何做到適度飲食?
做到七分飽,關鍵要做到斷舍離。吃飯吃到不餓時,就要立即放下食物,撤走碗筷,避免習慣性地多吃兩口。
同時,咱們吃飯時要細嚼慢咽,拉長吃飯時間,最好是控制在20分鐘左右。因為大腦發出吃飽指令到胃反應過來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吃得太快,很容易就會過量了。
吃飯時也不要玩手機、聊天、追劇,這樣容易忽略飽腹的信號,一不小心就會吃多了。
米飯不是“垃圾食品”
很多朋友覺得,米飯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吃多了會導致肥胖,加速衰老,誘發糖尿病等慢性病,不吃或少吃米飯才有益健康。
事實上,這是不對的。減少米飯的攝入在減肥早期效果很好,但長期來講,它的效果并不顯著。
另外,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還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減少人體內大量的葡萄糖或血糖,導致腦細胞“燃料”供給不足,大腦無法獲得足夠的動力,很可能會變“蠢”哦~
綜上所述,米飯不是垃圾食品。糖是機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適度攝入是很有必要的。
朋友們,米飯不可不吃,吃太少也是不可取的。
吃飯這事貫穿每個人的一生,與我們的生命健康密切相關。
中醫里常提及“保胃氣”的觀點,一個人腸胃功能好了,吃飯吃得好、吃得健康,很多疾病自然就不容易找上門來了。
希望朋友們吃得開心的同時,也要注意飯吃七分飽,適度就是最好。
記得分享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哦,一起守護健康!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