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為什么學校篩查的結果和在醫院復查的結果不一致?
國家疾控局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9%,總體近視率較2021年(52.6%)下降0.7個百分點,較2018年(53.6%)下降1.7個百分點,近視低齡化態勢得到緩解,近視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取得這些成效的一項關鍵工作,是各地嚴格落實教育部衛健委聯合發布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要求的"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和每學期2次視力監測制度"。除了中小學視力監測外,為了讓近視防控關口前移,國家還鼓勵幼兒園開展3—6歲幼兒視力監測。
為什么校園視力監測如此重要?
定期的視力監測,可以及時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基礎屈光發育狀態,快速發現遠、近視等屈光不正問題,實現近視學生早期預警,做到早監測、早發現、早預警、早干預、早矯治,控制近視的發生、發展。所以各位家長要及時查詢孩子的校園視力監測報告,了解孩子的視力情況。
學校篩查結果和醫院復查結果不同?
有家長帶孩子到專業眼科醫療機構復查后,發現和學校的視力監測結果(特別是電腦驗光的結果)存在差異,不免會有疑問,為什么學校篩查的結果和在醫院復查的結果不一致?
首先,在學校開展的主觀驗光,也就是視力燈箱檢查,孩子可能存在瞇眼、偷看、 揉眼、斜視、身體前傾,或接受他人提示等情況,特別是低齡的孩子存在指錯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其次,在學校開展的客觀驗光,也就是電腦驗光,是在非睫狀肌麻痹的情況下進行的,也會因為兒童青少年眼睛屈光度調節力強的原因而產生一些誤差。
綜上所述,根據國家衛生行業標準《中小學生屈光不正篩查規范》之轉診建議:篩查結果不具有診斷意義,應到具備有效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進一步檢查以確診。
根據行業標準,校園視力監測一般只做2項基礎檢查,當家長看到學校視力監測結果顯示異常或者對結果存在疑慮,不必過度焦慮,其實全面的視力檢查需要監測的指標還有很多,包括眼軸、曲率等等,建議您帶孩子到專業眼科醫療機構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復查,咨詢醫生的專業建議。
在專業的兒童眼科醫院,查什么?
根據孩子視力體檢報告情況,甄別孩子眼睛是否存在近視或其他眼病情況。如果顯示裸眼視力低于5.0或電腦驗光結果遠視大于+1.50、散光大于-1.00、近視大于等于-0.50等這種視力不良情況,請家長重點關注,及時到專業眼科機構進行近視參數綜合復核,做到科學防控,早發現早控制。
有家長會問了,在專業眼科醫療機構復查,查什么?和學校的視力檢查有何區別?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查什么也是不一樣的:
0-6歲學齡前兒童,首先要排查斜弱視的風險,還要排查特殊眼病風險(如先天性白內障等致盲性兒童眼病),做到早檢早查早治療;
為了讓近視防控關口前移,做好兒童青少年近視管理的"四個檢查"和"一個建檔"是關鍵:
還沒近視做預防,查遠視儲備;
疑似近視做鑒別,查真假近視;
已經近視做控制,查成為高度近視的風險;
高度近視做補救,查高度近視并發癥;
還要給孩子建立屈光發育檔案,
為孩子的眼睛辦個"身份證",
動態了解孩子視力情況。
以上這些都涉及到十幾項精細檢查,都需要專業的檢查設備和專業醫生的診斷,因此只能在專業眼科醫療機構才能完成。
通過嚴謹、科學的檢查,不但可以確認孩子是否真的近視、排除其它眼病,也可以為孩子選擇適合的視力預防和控制的方案。
溫馨提示:"科學近視防控,一方面需要眼科醫療機構給予系統檢查、科學矯正,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長和孩子能科學理性的認知,避免盲目盲從。一旦發現孩子有視力下降、瞇眼、眨眼、揉眼睛、喜近距離看電視等問題,要及時到正規的眼科醫療機構進行全面檢查,明確診斷,個性化的給與綜合治療方案,針對性地制定近視防控方案。
【廣告】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